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无殇道:“陛下是愁于不知选何人挂帅?可你将那十五人留职,不就是想在他们当中选择其一吗?”
  “想是这么想,但他们的家眷已被渗透,虽查不到他们有变节的证据。却也不得不防,毕竟那是一军主帅,若临阵倒戈,则朝野必乱。”
  “若是如此的话,老臣便建议陛下疑人不用!而主帅人选...有现成之人可斟酌。”
  “哦?皇叔属于谁人?”
  “魏王李宣!”
  赵无殇果断道。
  顿时让旁听的慕容百合与元海为之一惊,骆春和崔玉阳也是满脸惊讶。
  大宗令居然建议让李宣挂帅出征大漠?
  要知道...李宣可是明摆着要为虎威军伸冤而来,对朝廷的态度仍有待商榷,且还涉嫌绑架太子,要挟公主。
  这样的“反贼”,岂能挂帅代表朝廷出征?
  大宗令是不是老糊涂了?
  这样的话,也敢在陛下面前说出?
  旁听四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赵彻表面虽看起来随和,但一冷下来,那也是极为暴戾的。
  就算是皇叔,犯了逆鳞,怕也不会请绕。
  果不其然!
  听到这个答案,赵彻立马黑脸,冷声道:“皇叔这是何意?这几日朕召见各部将领,筹谋调集十五万大军,并传书大梁皇帝出兵策应,联军三十万踏平蛮夷诸部。既除去赵亦凡的叛军,也算解了大梁北境的匪患,各取所需。”
  “而这三十万大军,乃两国精锐,举足轻重。你让朕把大权交给一介...”
  “反贼”二字,他并没有说出口,但意思已经很明确。
  顿了顿后,才接道:“皇叔难道老糊涂了,不知道虎威军此次重返京都是为了什么?就目前而言,就算李宣还未明说,但其实心里是把朕当成了他的杀父仇人。无可厚非,当年的李仕泯确实是死在朝廷大军之手。”
  “你让朕如何放心把大权交给他?他若得了兵权,一出关外,反与蛮夷南下,该怎么办?”
  他小有微怒的样子。
  若是其他人这样建议,估计早就被痛斥。
  赵无殇却微笑,不紧不慢道:“陛下息怒,请容许老臣把话说完。”
  “说!”
  “由李宣挂帅,陛下不外乎是担心他会举兵倒戈,那只要不给他兵权,岂非就可安心了?”
  听此一说。
  赵彻眉头更深,恍如听不明白赵无殇的意思,接道:“什么意思?既让他挂帅,又不给他兵权,那他拿什么跟蛮夷人开战?”
  赵无殇脸上蓦然泛起一抹鸡贼的神色,浅笑道:“魏王挂帅,虎威军必定跟随。陛下不是忌惮此时的平洲正在招兵买马吗?那就正好了,可直接下令让李宣担任主帅,虎威军全部开拔,前往大漠配合梁军出战蛮夷。”
  “而朝廷的二十万大军作为后援,稍后才到,兵权便不会落入李宣手中。届时,虎威军与蛮夷交战,最好都折损在战场上。如此一来,陛下既拔了虎威军这枚眼中钉,又可对付前朝余孽,百利无害。”
  “就算虎威军没有被蛮夷人打光,也会实力大损,回朝也再无法掀起什么风浪。此乃一石二鸟,既消耗了李宣的实力,又可剿灭前朝余孽。呵呵,前朝天策上将之子,平洲秋神山的鬼面山魈,如雷贯耳。难道陛下就不想看看他究竟是名不副实,还是有真材实料?”
  话刚说完。
  赵彻猛然深吸一口气,两眼开始发亮起来。
  赵无殇所说,好像还真是个锦囊妙计!
  下旨让李宣挂帅,却不给他朝廷的兵,反让他麾下的虎威军开赴前线,与蛮夷人斗个你死我活。
  胜了,虎威军必定元气大伤,再无能力割据平洲。
  败了也无妨,就当是变相削藩,还能趁势收回平洲的自治之权,横竖都亏不了朝廷。
  而虎威军开拔之后,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在后边跟着,不怕他不去。
  他若不去,二十万大军就先灭虎威军,再攘蛮夷,也未尝不可!
  敢情就是上佳的妙计啊。
  赵彻迟疑了片刻后,心动起来:“皇叔所言,倒是妙计。只是...李宣并非愚笨,他会接受这个将命吗?”
  赵无殇道:“圣旨之下,岂容任何人说不愿意?他拒绝便是抗旨,抗旨便斩杀!以虎威军今时今日的实力,尚无法与朝廷对抗。李宣若有自知之明,便不敢拒绝。”
  “即便他能看出此乃陛下对他的削藩之计,为求生存,他也不得不答应。不是吗?再者,他贵为驸马,更加应该为君分忧,为国而战!他若拒绝怯战,朝中再无他立足之地!”
  赵彻沉默。
  冷静思考些许后,脸色一凝间,似乎将要做出什么决定。
  无可厚非的是,赵无殇这个计策无疑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既找到了挂帅出征的主帅,又间接消除了朝廷的一大隐患,站在帝君的角度,俨然无法拒绝。
  就在赵彻即将拍板之时。
  门外却传来太监的喊声:“***驾到!”

第334章 魏王怪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