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4章 远征,流放平洲(中)[2/2页]

我是反贼,娶个公主很合理吧? 水里捞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白的。后来,刘思龙自荐领军出征,战死于平洲,虎威军大部被绞杀...你以为朕就不心痛?”
  李宣仍是冷笑:“好一句以天下社稷为先!你以一句天下,就让自己的兄弟蒙受了十余年的不白之冤,数万将士埋骨异乡,不得昭雪。你对得起你所谓的天下了,但我父帅呢?”
  “死去的数万亡魂呢?他们的冤屈,谁来主持公道?就算你当年有不得不为的理由,保住了你的天下大定。但事后呢?你相信父帅不会谋逆,却为何不还他一个清白?你以为留着秋神山与我活着,就能让你的良心好过些?”
  “吾父虽不是你主观杀害,却也是因你而死,因而蒙受冤屈!他看错了你这个兄弟!”
  赵彻一掌拍在桌子上,情绪激动,愤怒道:“谁说朕没有想过要为虎威军翻案?这些年来,朕无时无刻不再想着如何替厚卿兄洗清冤屈,也从未中断过对此事的暗查!”
  李宣也怒道:“那告诉我主谋是谁?”
  “仍不知是谁。”
  “笑话!能用如此手段构陷虎威军,并杀害吾父者,必是朝中重臣!就算你还查不到证据,当也有重点怀疑的对象。怎会一无所知?”
  “说得对!制造厚卿兄谋逆之人,必是朝中重臣。朕当年赐死僭越的四大郡守之后,就曾经怀疑过两人。并对他们进行过调查,可结果...却无一人存在杀人动机,找不出丝毫证据。”
  “谁?”
  “宜妃刘氏,还有朕的皇叔,大宗令赵无殇。当年这两家都是朝中手握大权的重臣,也是朕最为倚重的心腹,且与僭越的四大郡守关系密切。可追查起来,他们并无猫腻。明面上也与厚卿兄没有过节,并无加害的动机。关键是...朕诛连四大郡守三族时,他们也没有指向此二者!朕下令解除他们所有职务,将他们投闲置散,他们亦无怨言。你说,如果是他们做的,又岂会甘心如此?”
  赵彻沉声说道。
  这点,李宣倒是有所体会。
  蔡坤在一鸣堂企图误导他时,他便怀疑过刘氏,但细思起来,刘氏的杀人动机并不算很强烈。
  首先,主谋构陷虎威军,杀害李仕泯的主要动机,应该是阻止他入朝为官,受到赵彻的重用。
  但若是刘氏做的,他们便不会轻易交出大权,更不会甘心被投闲置散。
  可如今的刘氏,却再无人在朝为官。
  刘思龙战死后,刘氏嫡系再无男丁。
  刘国丈并无官职在身,顶着一个皇帝的岳父与华国公的名头,也就享享清福而已,俨然与世无争。
  如果他们要的只是这样,那根本就没必要对李仕泯下手。
  延伸来讲,刘氏的杀人动机就显得很薄弱。
  试问一个为了夺权,独霸朝堂的权臣,在成功除去异己之后,又岂会甘愿下野?
  赵无殇的嫌隙,也是同理。
  赵无殇若是主谋,也同样不会轻易交出大权,自愿去做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大宗令。
  要知道的一点是,当年的赵无殇可是与李仕泯齐名的大将,李仕泯要不是献出京都,其功劳都无法与赵无殇相提并论。
  这样的人若有了异心,根本就不会甘心隐退!
  赵彻怀疑过他们,所以夺去他们权势,以观其反应。
  但结果却是,此二人居然没有表现出丝毫异议。
  那原则上,又怎能主观认定他们是主谋?
  李宣听后,却沉思起来。
  赵彻的判断依据,虽不无道理。
  但换个角度说,却也不是完全站得住脚。
  其一,自刘国丈和赵无殇下野后,西楚朝野便再无动乱,仿佛瞬间变得风平浪静。
  可主谋费尽心思,不惜僭越,对虎威军先斩后奏,难道就只是为了杀人这么简单?
  难道不是除去异己之后,取赵彻而代之?
  如果这二人都是主谋,只是为了打消赵彻的疑虑而隐忍呢?
  犹未可知!
  其二,两家表面上虽再无权势,可暗地里的影响力仍然巨大。
  宜妃深得赵彻宠爱,除了皇后之外,便是后宫的第二位话事人,对皇帝的决策是有些影响在的。
  刘国丈虽不在上朝,但借着其子刘思龙战死的功勋,他在京都颇有名望,一呼百应,俨然是守旧派的魁首,与叶家关系密切。
  软实力,并不比柳家弱多少。
  赵无殇虽只是个大宗令,原则上不理朝政。但赵彻私底下对他却有倚重,数次招他入内阁议事。
  最关键的一点是,自叶家被查抄后,赵无殇隐晦地夺得了许多大权。
  例如,主理叶苏两家一案,让他有了暂管三司府兵的权力。
  霍纲被软禁,他又暂代皇城军主将一职。
  单说这两点,赵无殇如今就有能力在京都掀起风雨,并非真正的隐退那么简单!
  顿了顿,李宣越想越不对劲,复而开口道:“好,我便暂且信你并非有意放任此事!但若本王找出凶手,你不肯为吾父和死去的弟兄们正名雪耻的话,李宣便与你势不两立!”

第384章 远征,流放平洲(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