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七章 高太尉捉拿李皇城,九大王明助李牧之![1/2页]

北宋第一臣 四海翻腾云水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子赵桓、三司使刘桐欢喜道:“不知老太师有何计较?”
      太师蔡京咧嘴笑道:
      “沧州府尹乃老夫门生,此前碍着李牧之皇城司势力,不敢轻易开罪,只夹在中间观望,老夫已然修书一封派人送去了沧州府尹,只要听闻李牧之一死,立刻替我等夺回沧州十二座盐山。”
      太子赵桓听了欢喜道:
      “哈哈哈哈!本太子只当是此生再也不能沾染那沧州十二座盐山,天大的富贵,不想今日得而复失。”
      三司使刘桐还是奸猾,一语中的道:
      “老太师此来,该是与我等商议沧州盐山利益分割之事的吧?”
      太师蔡京点头道:“正是如此!”
      如此太师蔡京、太子赵桓、三司使刘桐、苏州富商胡二郎又商议一番。
      此一夜,李牧之早已谋划好了自己退路,可是府邸之人以及皇城司上下好汉不知他的弑君之计,一旦杀了道君天子赵佶,势必会株连李牧之府邸之人以及皇城司上下官吏。
      故此,李牧之特意写了一封书信,其意为罗丑奴等官吏立刻逃出东京,在此前命罗丑奴遣散了府邸之人,管家曹达华即刻逃亡梁山泊与李牧之汇合,若是罗丑奴等皇城司官吏愿意继续追随李牧之亦可去水泊梁山,如此李牧之在水泊梁山也有自己的势力,第四把交椅坐的便稳当,只等朝廷招安,再图其他。
      轰隆一声!汴京城上空浓云泼墨,彤云密布,这个乌云盖,其内雷电闪烁,狂风不止,好似要吹破了屋宇,淹没了汴京,就连李牧之所在大殿户牖劈啪作响,李牧之赶紧来关窗户,抬头一望屋外暴雨之景,好似预兆明日他与道君天子赵佶之命运。
      翌日一早,是日景阳钟响,文武大臣都来到待漏院中,伺候早朝,面奏天子。
      此前道君皇帝已有七日不曾临朝视事。
      当日早朝,正是:三下静鞭鸣御阁,两班文武列金阶。
      圣主临朝,百官拜罢,殿头官喝道: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太师蔡京出班奏道:
      “陛下,老臣弹劾李牧之等皇城司一众贼子滥杀辽国使者耶律得骁、使团四十九随行、礼部三位同僚、吴越王世子门人魏丑夫与丁佳一事。”
      枢密使童贯亦出班奏道:
      “陛下宽限李牧之七日自证之期已到,请陛下将李牧之滥杀无辜之事交由太尉高俅接管查办。”
      太尉高俅出班请道:
      “请陛下将此案交由老臣查办,定会给辽国郎主天祚帝耶律延禧、吴越王世子钱无垢一个妥善交代,如此一来,可免我大宋与辽国一战,大宋东南稳定。”
      今日朝议,此前皆想拉拢李牧之亦或者利用李牧之的太子赵桓、三大王赵楷、九大王赵构、三司使刘桐、宿元景宿太尉、陈宗善陈太尉、谏议大夫赵鼎、御史台各路言官皆闭口不言,只在看戏。
      也不该怪着他们,实在是李牧之无能,对手实在奸猾歹毒,便是换了任何一聪明绝顶之人都必死无疑,切莫说英武聪慧的李牧之了。
      今时今日,无一人为李牧之说话,除了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太尉高俅,满朝文武只是静静听着。
      道君天子赵佶昨日从骁骑尉谛听嘴里得知吴越王世子钱无垢要斗杀李牧之后,便下了决心杀了李牧之这一条恶犬,再寻个他人顶替了李牧之,最佳人选便是随身保护自己的骁骑尉谛听。
      可道君天子赵佶知晓李牧之清名传播之广,天下皆知,深受百姓拥戴,若是他下令杀了李牧之,必然被百姓唾骂,说他是昏君,只怕青史留下恶名,故而道君天子赵佶故作为难道:
      “李皇城乃我大宋难得贤良之臣,寡人喜欢,百官尊敬,百姓爱戴,寡人本欲重重提拔,不曾想犯下这等恶事,寡人实在爱惜李牧之为人,不忍杀之,高太尉可愿调查清楚此事?还李皇城一个清白,若是愿意,寡人赐你全权调查之责,李牧之生死便在你身上。”
      太尉高俅如何不知道君天子赵佶让他当了坏人,落了骂名,可太尉高俅却不在乎,眼下六大权臣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王黼、梁师成、朱?摇⒋竽谧芄芾钛迥母霾皇潜惶煜氯送倨??蘸笤厝胧凡岜厝皇羌槌贾???懦敉蚰辏?捎帜苋绾危咳嘶钜簧???木褪侨倩?还螅?硎芡胬帧
      况且此番乃是替道君天子赵佶背负骂名,太尉高俅求之不得,且不说太师蔡京这宰执之位,就是枢密使童贯老而昏聩,日后太尉高俅更进一步,必然为枢密院之主,统帅大宋天下所有兵马,念及于此,太尉高俅好不欢喜,恨之不得:
      “陛下,老臣愿查清李皇城滥杀无辜之事,李皇城贤名远播四海,天下人哪个不知?老臣接管此案以后,定要还李皇城一个清白,教他断不……会死!成全陛下与李牧之君臣之遇之恩,日后必然成为明君良臣之佳话,传檄天下,成为后世典范。”
      满朝文武乃至诸多皇子哪个听不出来太尉高俅乃是正话反说,越是说还李牧之清白,越是要结果了李牧之性命,道君天子赵佶满意点头:
      “爱卿果然为处处寡人分忧,那此件事便由高太尉,赐你全权调查之责,务必追查真相,告知天下真情!”
      太尉高俅退班道:“老臣令旨!”
      道君天子赵佶处置完最要紧的李牧之之事,疲惫又来,坐在龙椅皇座上不停打着哈欠,殿头官立刻再度喝道:
      “有事出班启奏,无事卷帘退朝!”
      其余官吏又启奏别的事情,直到朝议散罢。
      紫宸殿外,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特意拉着太尉高俅道:
      “构害李牧之之事全然不可迁延,今日抓捕天牢,夜里派人杀了,制造畏罪自杀之景象,老夫昨夜按照李牧之手笔写了一封谢罪遗书,届时定能用到,如此可教天下人闭嘴,免得夜长梦多。”
      枢密使童贯道:“老夫从枢密院下旨,从厢军抽调三千人马供高太尉驱使。”
      太尉高俅收了伪造的李牧之谢罪书信,知晓枢密使童贯枢密院钧旨,立刻拱手奸笑道:
      “蔡太师、童太傅安心等候佳音,可在府中摆下宴席,邀请百官庆贺,夜里子时一到,便是李牧之畏罪自杀之时!”
      “哈哈哈哈!”
      那三个奸臣欢笑起来,宿元景宿太尉、谏议大夫赵鼎、陈宗善陈太尉只是叹气摇头,太子赵桓与三司使刘桐返回东宫商议日后如何对付三大王郓王赵楷之事,九大王康王赵构独自一人返回王府,嘴里嘀咕道:
      “莫不是本皇子看错了人?李牧之不该是坐以待毙之人啊?今日朝议乃他最后生还之机,本皇子还欲助他,可他竟然不来,倒也奇哉怪也!”
      这几日,后宫之中,一直担心李牧之的长乐帝姬时时向刘皇后打听李牧之消息,可刘皇后从大内总管李彦嘴里知晓道君天子赵佶有心诛杀李牧之后,刘皇后便起哄骗起了长乐帝姬,只说李牧之近日外放做官,待处置完公务便返回汴京,更是严令不得长乐帝姬擅自出宫,后宫上至贵妃下至黄门、掖庭贱奴都不得谈论李牧之之事,否则割了舌头。
      如此长乐帝姬变成了聋子瞎子,再也无法知晓李牧之之事,不过长乐帝姬虽然喜好玩乐,倒也是极其聪慧之人,已然从这变故之中好似猜到了李牧之下场,便有心去寻道君天子赵佶说情,若是道君天子赵佶非要诛杀李牧之,她便说了与李牧之有了夫妻之实之事,逼迫道君天子赵佶招李牧之为当朝驸马。
      可刘皇后亦不是寻常女子,长乐帝姬又是一手带大,自然知晓长乐帝姬乃是敢爱敢恨的性烈女子,早已看穿了长乐帝姬心思,故而严令长乐帝姬不得出闺楼,被几个黄门前后堵住房门,长乐帝姬心中烦闷,那后宫黄门却遭了殃,有几个新来的黄门被长乐帝姬抽打一天。
      李牧之今日未曾去皇城司画卯,正在府中之时,从山东来了一个影密卫悄悄从李牧之府邸后门进入,交由李牧之一封密信,李牧之于无人处打开一看,竟然是安插在辽国的影密卫遥辇大圩,汉名:张小乙,通过别处皇城司细作送来的书信。
      上面写着是遥辇大圩返回辽国之时,本来忘记杀马儿之事,不曾想返回路上却听往来客商说李牧之杀了辽国使者耶律得骁、随行使团四十九人、礼部三个官吏、吴越王世子钱无垢门人魏丑夫和丁佳之事。
      那遥辇大圩听了只当是放屁,觉着此事必有蹊跷,随即在返回辽国之时,特意在辽宋边境琅琊一地杀马儿时常剪径之处使了多少金银,终于打探出这个杀马儿本是无头神,单个剪径的强人(劫道的强盗),而后不知为何投奔了辽国与宋国边境黑石堡堡主。
      李牧之看了这才省得原来辽国使者耶律得骁死前、自己四个影密卫死前留下的线索那个石字,并非人名,而是地名,琅琊城附近山中的强人去处:黑石堡!
      “苦也!此刻才知,却是晚了,若是早知,往来汴京、黑石堡却也要半月有余,我李牧之还是必死之局!此乃天意!”
      李牧之便将密信烧了,暗记在心中,等杀了道君天子赵佶去了梁山泊稳住阵脚,再去寻黑石堡堡主报仇!
      罗丑奴见李牧之不去皇城司画卯,便来寻李牧之,却看李牧之端坐李府大殿之内,闭着眼睛闭目养神,罗丑奴询问李牧之该如何躲过此劫,李牧之只是不语,隔一段时间询问罗丑奴到了什么时辰,再无其他。
      等到李牧之最后一问,罗丑奴说了时辰,也就是该散朝的时间,李牧之知晓自己大限将至,这才慢慢睁开眼,将昨夜写好的书信交给罗丑奴,只交代了一句话:
      “这份书信待到落山之时再行打开!若违我令,你便是不是我李牧之的兄弟!”
      罗丑奴虽然不知书信上写的什么,但已猜到乃是李牧之遗言,故而含泪接受:
      “恩相不去皇城司了?”
      李牧之摇头道:“本官还有要事要办,你且去吧。”
      李牧之说罢便提剑骑马潇洒而出,罗丑奴无奈也只能领着书信去了皇城司当值。
      在李牧之与罗丑奴走后不久,太尉高俅领着殿帅府二百厢军前来抓捕李牧之,却扑了空,询问管家曹达华之后,才知李牧之出去至今未归。
      太尉高俅只当是李牧之去了皇城司当值,便有率领手下去了皇城司捉拿李牧之,却仍旧未寻到李牧之,谨防李牧之藏在皇城司之内,命令手下把皇城司搜查一番,恨不得把皇城司官衙倒过来寻找,却仍未寻到李牧之。
      太尉高俅大怒,端王府内寻不到李牧之,皇城司内见不到李牧之,暗中寻思李牧之该不是弃官逃走了吧?便率众立刻搜查汴京八大城门,仍未得到李牧之去向,便率众在汴京城内搜查躲藏的李牧之。
      此时此刻,谁个也不知晓李牧之去了何处,昔日鬼市早已被李牧之命令皇城司把鬼市烧作了白地,此处除了无家可归的流民、丐者,再无其他。
      一众丐者之旁,角落黑暗之处,李牧之正早磨着一把解腕尖刀,待把解腕尖刀磨得锋利,李牧之拔了一根头发试炼,呼一声,吹了一口气,手中解腕尖刀已然到了吹毛立断的程度。
      李牧之看着那解腕尖刀锋刃,嘴里愤怒道:
      “赵佶老狗,你这昏君,若是换了明君,我李牧之怎会落到这般下场,你既然不仁,休怪我无义,你要我死来顶罪,我先把你杀了见阎王!”
      李牧之收起解腕尖刀,将其放在靴内,便靠在岩壁上睡着了。
      太师高俅命了手下追查了一下午李牧之下落,开封府、地方县衙,各部衙门,皆不见李牧之,便又怀疑李牧之或躲在汴京大小妓院、勾栏瓦舍之内,如此再去寻找。
      苦苦寻找一下午,仍不见李牧之去了何处,太尉高俅心中大急,只怕逃了李牧之,虎兕不不杀,便是养虎为患,李牧之那人心又狠毒,武技高超,又受百姓拥戴,万一藏在百姓之家,寻个机会,学做梁山泊行者武松把他一家上下老少尽数杀了该当如何?
      太尉高俅寻得人困马乏,便投了太师蔡京府邸,府内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早已摆下宴席,正在后花园长亭下吃酒议事,谈笑风生,忽见太尉高俅急匆匆而来,欢喜道:
      “太尉大功已成,这李牧之该是抓入天牢了吧?”
      太尉高柱走到一旁石凳子坐下,先是吃了一口茶,这才匆匆说道:
      “非也!非也!本官去李牧之府邸捉拿,李牧之不在,去皇城司搜捕,李牧之不在,又去了可以藏身的妓院、勾栏瓦舍、梨园伶班寻找,依旧不见了李牧之,在下不知该如何寻找,特来求计老太师。”
      太师蔡京捋着胡须思量太尉高俅话语,并未回应,枢密使童贯惊道:
      “李牧之这厮该不是逃出汴京了吧?”
      太尉高俅摆手道:
      “不然,在下调查了李牧之行踪,此贼昨夜就在府邸,直到朝议之后这才出了府邸,说去办事,至今未归,汴京八大城门看守士兵也未曾见到李牧之出入,端的邪门。”
      枢密使童贯点了点头:
      “有何邪门,此贼最受百姓喜爱,竟然为他立了生祠,他定然是畏罪潜逃,躲在百姓之家,常言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高太尉可派人在汴京城内挨家挨户搜查,定有斩获。”
      太尉高俅却担忧道:
      “李牧之好似受伤猛虎,若是让他逃了出去还则罢了,不再朝中为官,也算除了一害,可是此贼若是还在汴京,待到夜里,手持利刃向我等来寻仇如何是好?那厮武技高强,百八十人难以近身,在下只怕落得被梁山泊武松杀了张都监一家的下场,如此才是凶险之处哩。”
      枢密使童贯深以为然,亦是皱眉担忧道:
      “高太尉所言甚是,那不急急去汴京城内百姓之家抓住这只饿虎,等到几时?”
      太尉高俅叹息道:
      “此时已然是入夜了,若是大肆搜捕,必然打草惊蛇,汴京城这般大,谁知那厮藏在何处,若是在东城搜捕,那厮从西城逃了,潜入谁家府邸杀人,若是在内城寻找,那厮从外城逃了,再又作恶,化作夜游神,抓他不得,简直就是心头大患!”
      枢密使童贯这才省得太尉高俅为何如此忧烦,不禁唾骂道:
      “不想这李牧之畜生端的厉害,不治他于死地时,这厮时常来吃罪我等,治他于死地了,反倒是令我等有了性命之忧,似此怎生得好?”
      “哈哈哈哈!”
      久未说话的太师蔡京忽的捋着胡须大笑起来。
      太尉高俅与枢密使童贯看着太师蔡京没由来的一笑询问道:
      “太师何故发笑?莫不是让那李牧之吓得傻了?”
      “哈哈哈哈!”
      太师蔡京再度一笑,解释道:
      “非也,非也,老夫经历多少大风大浪,身为宰执,三罢三起,那李牧之黄毛小儿乳臭未干,如何令老夫害怕。”
      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不解道:“那老太师却笑哪般?”
      太师蔡京起身拄着拐杖望着眼前花石湖泊景色爽朗道:
      “尔等分析不错,这李牧之自知必死无疑,既然没有仓皇逃出东京,便是还有后图,老夫非笑其他,而是笑尔等不知李牧之这厮藏在何处?”
      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惊喜道:“莫不是老太师知晓李牧之藏身之处?”
      太师蔡京这才将此前孤身去了鬼市一节说了出来,听得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啧啧称奇,感慨万千:
      “不曾想还有这等事,这李牧之好大的狗胆,当真敢诛杀当朝宰执、撕毁伪造天子诏书,所幸此贼已然落入必死无疑之局。”
      太师蔡京转头分析道:
      “适才高太尉说李牧之不在端王府、不在皇城司,不在勾栏瓦舍、不在梨园伶班,又说他藏身百姓之家,我才发笑。”
      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不解道:“李牧之眼下只能藏身百姓之家不然还能藏在何处?”
      太师蔡京分析道:
      “李牧之此人虽然令我等厌恶,却也是光明磊落的真好汉,他最爱惜百姓,定然不会牵扯连累到百姓,所以此贼定然藏身……”
      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忽的月明星朗、眼前一亮,茅塞顿开,欢喜喊道:
      “鬼市!李牧之该是藏在鬼市废墟之中!那处还有贱民流窜,三教九流、人多繁杂,最能藏人!”
      太师蔡京点头笑道:
      “正是此处,再劳烦一趟高太尉,即刻去鬼市废墟捉拿李牧之,此贼必然藏身于此!”
      太尉高俅本来寻了李牧之一下午,早已疲惫不堪,此刻得知李牧之下落,瞬间来了精神,胡乱吃了几口茶,激动道:
      “老太师、童枢密在此等候,待在下捉了李牧之抓入天牢,等死畏罪自杀之后,再来赴宴,千万等我!千万等我!”
      “哈哈哈哈!高太尉速去,我等谁敢不等,届时为高太尉庆功。”
      太尉高俅在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目送之下去了昔日的鬼市,命令手下搜查一番,仍不见李牧之,太尉高俅不信,便拿出钱财悬赏鬼市之内的丐者、流民,谁若见过皇城司使李牧之赏蒜条金十两。
      此间有几个丐者最是爱财,立刻将李牧之下午藏身此处

第八十七章 高太尉捉拿李皇城,九大王明助李牧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