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琅一拍脑壳,
“我这脑子,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也不知道现在董晏清大概到哪了。
她瞅了一眼懵懵的萧阙,心道,果然美色误事啊。
罢了,估计也追不上了,随便吧,大不了进了长安,她直接去找董家给董晏清买的小院。
萧阙还在心疼花琅的遭遇,谁想到她先是大笑,随后又是懊恼的,着实把他整不会了。
两人把话说开,白面馒头这事在花琅这里就算是掀篇了。
至于萧阙,这事过没过去也就只有他心里清楚了。
从随平出发,坐马车走个五六天就到了莲山。
莲山是长安辖下的一个小县城,到了莲山基本就算是进了长安的地界,再有个大半天,就能进长安城。
花琅帮顺子把行李从马车上卸下,就走到车厢门口,
“萧阙,你慢点啊。”
车帘掀开,萧阙左手端着一个小泥盆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
“阿琅,你后退些。”
“放心吧,理论上没问题的。”
前两天因为抄近路没走官道,一路颠簸不停,花琅和萧阙都被小炭炉给烫到过。
因着是花琅指的路,所以她自己被烫到倒还好,只是害的萧阙也被烫,还燎坏了两件衣服。
她有些过意不去,就按着青铜观里的悬炉,依样画葫芦用半路上买的小泥盆做了一个简易版。
这不,刚做好,萧阙就主动要试一下它的平衡性。
因着左手端着小泥盆,萧阙下车有些不便,花琅自然地伸出手,想扶他下车。
萧阙道了声谢,隔着衣袖就抓住了花琅的手。
等平稳落地后,小泥盆里的碳盂果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晃动。
“阿琅果然是心灵手巧。”
花琅可没这巧思,
“这是我七师兄想出来的,他是负责观里日常事务的。
每到冬天,各殿会燃起炭炉,一是为了让来参拜的香客不那么冷,二也是为了防止殿内墙上的壁画被冻裂。
可总有些管不住自家孩子的香客,他们就看着熊孩子踹炭炉。
炭炉倒了,不光难收拾,还容易伤人或是引起火灾。
我七师兄根据长安城里世家贵女佩戴的银香囊,改造出了悬炉。
不管怎么踹,炉里的炭火轻易都不会洒出来。
九师兄说这是支点悬挂法,我听不太懂,不过我帮着改过几次悬炉,所以知道怎么做。
这个内持平环能避免炭盂前后方向倾斜,外持平环则能防止炭盂左右倾斜,两个平环用活轴相连接,就能保证中心的炭不会翻出来。
咱们在路上,材料有限,不然成品肯定比现在这个丑样子好多了。”
花琅对自己改造出来的成品很是嫌弃,可萧阙却不以为然,
“用有限的材料做出有实际效果的东西,更加说明了你头脑灵活、心思巧妙。
有了这个,以后我冬天乘车出行就方便许多了,甚至坐船都可以用。”
说到坐船,花琅想起来了,
“我之前就想问来着,你们从扬州出发,水路不是更方便一些,为什么费劲巴拉地坐马车啊。”
萧阙把小泥盆递给走过来的顺子,拍了拍手上沾到的灰,看天色还早,就示意花琅一起去街上逛一逛。
“叔祖父常说不能死读书,要多游历,体验不同的风土民情,最好能把书里的东西融会贯通。
坐马车,每到一处,虽然不能了解全貌,但到底也是能接触到新
第11章 美色误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