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小舅舅也给晓璐送来了他种的芝麻,帮忙一起送芝麻来的是他的两个小舅子。
六亩上等田收了九百七十斤芝麻,七亩中等田收了九百八十一斤芝麻,五亩下等地收了六百零三斤芝麻,一共是两千五百五十四斤芝麻,上等田的亩产量比下等地的产出高不少。全部的芝麻,则算成银钱,一共是三十八两三钱十文,晓璐给小舅舅银钱的时候,他都不敢相信,钱这么容易赚。
“二丫,我和村里的乡亲先前定下的芝麻收购价格,是十二文一斤,镇上粮铺收芝麻的价格就是十二文,但卖的价格是十五文,你这里收十五文一斤,你是不是亏了?”
“小舅舅,当初说好的,按市价收,那三文的差价,就是你辛苦收购挣来的。”
小舅舅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他不能白赚晓璐的钱,晓璐让小舅舅放心,晓璐收其他人的芝麻,也是十五文,价格是一样的。
“二丫,过几天我再送芝麻过来,我先回去了。”
晓璐将枣婶子在地里插种一季的油菜的建议,告诉了小舅舅,他说回去后他也种上冬油菜,明年收油菜籽。
袁夫子和章鸿安考中秀才后,都没有摆流水席,只是请相熟的亲朋好友来庆贺一下。
袁夫子请晓璐、蔡梁和李斌去他家吃席面。晓璐第一次去袁夫子家,原来,袁夫子的原配夫人已经去世,留下一个四岁的女儿。袁夫子没有续弦,他考中秀才后,他家的门槛,恐怕要被媒婆踏破了。
章鸿安家的门槛同样会被媒婆踏破,一天好几拨媒婆上门给章鸿安说亲,五六天过去了,章鸿安的热度不减,每天都有媒婆上门。
自从那次之后,晓璐都是从后门进出的,前门对于晓璐来说,只是个装点。
后山的小溪已经不再是一年前的小溪了,小溪上先后建起了提水车和榨油坊。
溪水村的后山更是大变样,悄然成了溪水村的新亮点。先是晓璐在后山盖了新房子,接着是章鸿安,然后是大贵和蔡大年,蔡大年家的新宅子在一个月前完工,他们家人也已经住进去了。
后山的旱地,因为有水灌溉,作物生长旺盛。荒山上了油茶树,排列整齐的油茶树替代了原先荒山上的矮灌木。
四座崭新的砖瓦房立在道路一旁,守望着这片美好,与溪水村里无序杂乱分布的土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晓璐、蔡梁和李斌走在木桥上,每人背着一捆柴火送去小溪对岸的榨油坊。榨油坊的两口大锅旁已经堆放了好些木柴,这些木柴是晓璐三人每次过来时,顺便带过来的,荒山脚下堆了一大片的干木柴。干木柴是大财一家开垦荒山时从山上搬下来放在山脚的,有需要的村民都可以去取用。
十月初九,榨油坊开工了,从规划榨油坊到落成,前后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将近五百人忙碌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晓璐投入了四百多两的银子。
榨油坊的落成典礼即是榨油坊的开工日,榨油坊的院门大开,迎接前来参观的乡亲们,李志和两名操作工先用风扇车扇一遍芝麻,然后将颗粒饱满的芝麻放入锅中翻炒,炒至微微发黄,散发出芝麻香气后,最后就将抄过的芝麻倒入榨油机的进料斗中,半盏茶的功夫后,就见芝麻油从榨油机的榨膛底部流出,流进带有过滤粗麻布的木桶里,而芝麻饼从榨油机的出料
第64章 开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