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应道:“今已至夜食,都督可要进食。”
“可热上,且多热几份,军议后让可军将校也一同留下用之。”姜维吩咐道。
“诺!”
半晌之后,以胡遵、孟琰、王嗣为首的各军将校陆续聚集而来。
燃烧的篝火旁,姜维借着橘黄色火光,将舆图摊开,对着诸将说道:“陈泰为败我军,调集大兵至平阳。是故不出维所料,临汾城中必然空虚,我军不如顺汾水奔袭,夺取临汾。诸将军以为如何?”
胡遵皱着眉头,说道:“敢问都督,安知陈泰不会再识破我军之策。且临汾城坚,陈泰又岂会无御。”
姜维盯着跳动的火星,冷笑说道:“某便是要让陈泰识破我之策也!”
“嗯?”胡遵头冒问号,疑惑说道:“将军此为何意?”
姜维捣拾着篝火,说道:“陈泰屡次识破某之策,其心必骄,且其余败我。我若南下临汾,孤军深入,其必然前来,我军自当与后将军合军共败陈泰。陈泰若败,河东自可平定。”
闻言,胡遵倒吸一口凉气,惊道:“如此……弄险,致我军于险地当中,恐非良策也!而且我军粮草不济,又逢陈泰兵至,我军恐会大败于临汾城下。”
朔方基本支撑不起二万大军的粮草,二万大军的粮草基本是由关中所出,由朔方的汉胡百姓运输。兵入吕梁山,姜维的后勤就困难了。如果长途跋涉,深入临汾,后勤补给就不用考虑了,只能携带数日之粮。
到时候,大军除非攻破临汾,可获得粮草外,基本会陷入断粮的状态当中。如果这时候陈泰兵至,大军饥寒交迫之下,必然大败。这样作战太过危险了,甚至不能说危险而是在死亡边缘游走。
姜维把胜负的希望压在至今不知情况霍弋身上,赌霍弋能够如期赶到临汾。如果霍弋失誓,大军必遭大败,河东战局将会就此扭转。先前刘禅奇出河东打出的优势,将会被讲解葬送。
胡遵连忙挥手,劝谏说道:“姜镇北,若后将军失誓,或延期抵达,我军当九死一生。毕竟我军行动变迁,后将军又被李辅所拦,两军失去音讯约有近月,出兵前所制定的方略与今下全然不同,恐难以保证如期抵达。”
说着,胡遵叹了口气,说道:“某知道将军建功心切,欲弄险博一破贼之机。然二万将士性命无辜,望将军深思。”
捣拾篝火的姜维不由一愣,眼神露出一丝迷茫之色。
胡遵望着陷入沉思的姜维,认真说道:“将军心有建功河东之志,但兵家之事还需有慎重为上,不可急于一时。今若兵败,不仅将军在朔方苦心经营多年之心血付之一炬,连陛下奇袭河东所取之胜果亦成幻影。”
是啊!如果霍弋失誓不至临汾,又该如何是好?
自己窝在朔方山沟沟里八年积攒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
莫非自己当真只是为建功立业吗?弄险弃将士性命不顾,只满个人私欲?
不!某当为兴复汉室所为,若不攻克河东,大汉平定天下何其遥也。
在兴复汉室之前,凡任何之事皆可抛弃,包括某的性命。
姜维又很快走出迷茫当中,斩钉截铁说道:“陛下寄托大事于维,今安可畏惧兵败,坐视河东被逆魏所据乎?我军若不攻占临汾,隔绝交通,则河北、并州之兵,可不断从上党驰援入河东,与当下何异。”
说着,姜维勐地站起身来,坚定无比的对众人抱拳施礼道:“河东之地,关乎我大汉能否攻略并州,定鼎天下之事。陛下英武,寻得良机,举兵入之。今若错失奇袭良机,知何时能下河东也,望诸军随维奋勇一博。”
临汾太过关键了,河东与外界的交通皆在临汾汇集,如果能拿下临汾,北可阻并代之兵,东可拦河北之士。拿不下的话,曹魏援军可以源源不断的抵达河东,到时候河东战场又会陷入焦灼当中。
“且维素知后将军为人,上忠国事,下安将士,我军不至,其亦会至。其因我等至临汾,我军安可弃后将军而不顾乎?”
姜维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亦或者我等博后将军能否如期兵至临汾,若不至,维自当以命向陛下请罪。若兵至,则河东可平,维与诸位可兴汉室也!”
随着姜维的话语声落下,众人寂静无比,唯有篝火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如姜维所说霍弋可能在赶赴临汾的路上,己军不到的话,可能将霍弋大军弃之不顾,陷其危险当中。而且拿不下临汾,也会陷入被动之中。
呼吸间,西河太守王嗣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嗣愿随都督前往。”
接着,虎步监孟琰也站了起来,沉声说道:“我不为将军,乃为陛下而往。陛下提拔重用之恩,琰当以性命报之。且陛下有命,命在下跟随将军作战。”
姜维治下有虎步、凉州、朔方三军,兵力二万。姜维能掌握的不过是朔方一军,剩余的虎步、凉州仍是由胡遵、孟琰执掌。而姜维的职位不过朔方都督,虽任镇北将军,但在大战之前,姜维不能不统一其他二人的想法。实在不行,再祭出符节,强行用军令统一思想。
第二百六十七章 博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