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能行呢,我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小人,要是当初没有你的提携,
哪有我梅子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过啊。”
“有什么不行的,都是一家人,就当是我为了老墨家的事业,贡献的一份力量吧。”
辛梓诺现在的事业全面铺开。
她也不在乎这么一点儿小钱钱。
当初要分红,主要是担心把她们的胃口养大了,养成了白眼狼,不知道感恩的废物。
后面梅子二嫂,每年的分红,都一分不少的打给了自己。
算了算他们的生意做得也不错,赚的钱养家糊口也绰绰有余,这就是个辛苦活计,
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
又哪来的收益啊。
钱又不会自己长腿跑到兜里来。
梅子二嫂听罢,也就不再推辞了,不过转念一想:“那这样吧,老幺儿,
爹娘不能总是让你们养着吧。
这样时间长了,该有人说闲话了,毕竟爹娘辛苦生养了四个儿子呢,这养老的担子,
怎么能让幺叔一个人承担呢。
那我们成什么了。
我们也是他们的儿子儿媳,我想过了,我每个月给爹娘200块钱,做为我们二房的养老钱吧。”
辛梓诺一听,也觉得二嫂说得有道理,是她之前想岔了,儿子养父母乃是天经地义的行为。
她要是大包大揽,把所有的活计都揽过来,反而达不到老人养老的效果。
农村人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
所以,辛梓诺直接答应了下来:“那行吧,那我就替爹娘收下了。”
“这就对嘛。”
“对了,二嫂,你那个铺面,现在可以慢慢增进一点其他的东西进去卖了。
不要光卖卤大肠,
可以的话,多买几个铺面,请人照看。
比如卖卤猪头,卤猪耳朵,卤猪尾巴,还有卤猪蹄儿,等等都可以卖的。
你不是会做米粉吗?
还可以做卤大肠米粉卖钱呢,生意差不了,以后说不定还可以做成连锁店呢。
你现在要学的是管理能力。”
梅子二嫂越听眼睛越亮,连连点头。
“你说得对,还是你这个大学生的脑子好使啊,我们是该慢慢升级了。
长期做一种吃食固然做得好,但是人都有吃腻的时候,
换换口味的话,那些老客户就都收拢了。”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你多在县城里溜达溜达,多看看报纸,多了解了解民生,
这样对你以后的生意有大帮助。
为什么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多看多听,多亲身经历,
你就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
咱们就开始卖什么,而且还要提前卖市面上没有出现的东西,稀缺的东西,
前期的钱,你一定要抓到手。”
辛梓诺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等到旁人再模仿你的生意时,你已经将钱赚到兜里了。
你可以开辟新的生意和市场了。”
“哎哟哟,老幺儿啊,幸亏你这次回来了,县城里的人眼红我这个泥腿子都赚到了钱。
确实多增加了好几家卖卤大肠的商家。
我还在发愁呢,虽然,他们的味道没我家弄得好吃,但胜在便宜啊,
所以还是对我们的生意有很大的冲击力。”
“对啊,谁也不是傻子,大家的鼻子嗅觉灵敏着呢。”
墨临渊兄弟俩在书房也聊得甚欢。
墨临渊甚至将自己在帝都的所见所闻,都跟二哥沟通了一遍,他们现在靠个体户过活。
需要了解很多新政策。
“幺儿,你在帝都好好的生活,二哥会把家里打理好的,大哥大嫂如今在墨岭村
第591章:乡亲们的热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