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初,天气炎热。
乾清门已升初阳,斜斜的旭日是红色的,洒在乾清门之中。
沈双玉位置靠前,红日落在她的背后,影子就在她的面前。她的目光就落在她的影子上,一动不动。而在他旁边的沈奇文也是如此,父女二人竟然同时对自己的影子出神。
“那各位爱卿觉得如何?”皇帝问道。
说的是平城的银矿开采事宜要追派人手。未免开采时间太久,被平城之南的蛮人也知道此事,早些开采、早些使用得好。这是户部尚书提起来的,银钱嘛,总是多多益善。
朝堂议事,各抒己见。一些人说过了意见,没有意见的就安静着,等得最后自然就是皇帝的意见。
平城是原国界最南,这银矿是打下来的,太后千秋宴之后,开采银矿的事情就提上日程了,这一月过去,朝中派出去的人都走不到一半路程。速度本来就慢,到了平城,人手少,开采的速度就慢。这一来二去耽搁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采完呢。
银矿开采的速度,户部无疑是最担心的。
明王将手上的笏板低了低,禀道:“平城那边一向乱得很,每年平城那边都会多许多的死刑犯。不如请皇上开恩,若不是穷凶极恶之人,就他们个给免去死刑的机会。让他们去矿场做活,能免除死刑,他们自当感恩戴德,更会尽力去做,或许可为。”
“此解决之法先前也有提起过,不如一试。”皇帝缓缓点头。
沈双玉沉默着,垂着眼睛看自己的影子,乌纱帽映在地上的影子是她所不熟悉的。也许是这般,她的心里乱糟糟的,听着男子的声音也不知道说了什么。
等她再抬头的时候,已经说起了别的事情了。
没过多久,一个御史走了两步出列,禀道:“皇上,微臣有本启奏。”
御史出列的时候,真王瞥了一眼,见到是御史,心里的不好的预感就冒出来了。
御史也没有负责别的事情,就是今日盯盯这个官员,明日看看那个官员,总是咱们揪出谁做的不好的事情,才能以此来展现他们的作用。
皇帝“嗯”了一声,那御史就说起来了。
果真,不负真王的担心,果真是他的事儿。
是前儿个寿延寺的事情。
参他后宅不宁,治家不严,导致丑闻满天飞,有损皇家声誉。
王府也是代表着皇家的声誉。
皇帝冷声问道:“真王,确有此事吗?”
皇帝的语气实在算不得好,真王默默在心里头骂了沈翊燕识人不清,却也硬着头皮上前。真王出列禀道:“启禀父皇,儿臣已调查了一番,是那个男子色胆包天,闯进厢房后行不轨之事。儿臣已经处理了那个男子,两个丫鬟也已作处罚了。”
“真王殿下!”方才的御史朗声道:“微臣想问一问真王殿下,您说处理了那个男子,是如何处理的呢?两个丫鬟,又是如何处罚的呢?”
对于御史的咄咄逼人,百官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沈双玉听着新奇,就多看了那御史一眼。那御史想来是年过半百,有经验了,一开口就只把人逼到胡同里,气焰半点不低,跟人吵架似的。
虽然这跟吵架也没什么大区别。
沈双玉抿了抿嘴,不至于笑出来。心道原来上朝也是有趣。她收回目光,不经意看到沈奇文的手。
右手手腕的地方有一处肿起来了。方才在马车上没有发现,这会子他举着笏板,袖子往上缩了些,就看得一处肿着。
被当朝这样逼问,真王就算是编,也得编个好听些的说法。他镇定的,微微侧身对着那个御史的方向,“本王查过之后,那人竟然也是朝廷命官,虽是小官,只是这影响也颇大。本王府里的丫鬟,也被他这般糟蹋了,实在可恨。此等风气不可纵容,是而本王令他引咎辞官了。”
为官者竟然在寺中这般行径,如此惩罚也未尝不可。
于是御史又问:“那其中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呢,比如说是被下了什么东西了?”
真王支吾着,因为将要开口否决的时候,忽然想到沈双玉当时在场!
而这个时候,沈双玉忽然出列,道:“当时微臣恰巧就在寺庙之中,也因此见得当时的事情,对此事也算了解。”
真王摸不清沈双玉这会子出列说话的意图,是要对自己落井下石?他调查了那件事,说不定沈双玉也去调查了。她如果调查,肯定知道事情原委,那……
虽然侧妃回来转告了沈双玉的话,可是他并不能相信她是半点不计较。
第568章 女子秋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