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8章 静观其变[1/2页]

替宋 醋溜肥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范大人!你说的所谓的农民起义,我也有所听说,无非就是一个叫李小波的农民,联合了几个村子几千人而已!”
  “我相信在狄青的压制下,很快就能取得胜利!”
  “丁大人!我说的不是农民起义这个事情,而是引起这些事情的原因!那就是赋税太重了!"
  “范大人!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大宋每日的开销多少、军队的给养要多少、官员的月奉要多少,你可曾清楚?”
  "我不是太清楚!既然你清楚,那你就说说,减少百姓的赋税有何不妥?"
  "呵呵!臣斗胆的问一句陛下,陛下这么拼了命的与辽国进行边贸,是了什么?”
  连黎九首都没想到,丁原竟然敢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朕自然是为了扩充国库的财力,为大宋积累财富。"
  “如果国库充盈,何须陛下如此操劳,交给其他人便是了!”
  赵祯认真的琢磨着丁原的这句话,他到底是只针对范仲淹,还是要针对朕!
  “呵呵!国库充盈与否!你丁原心里不清楚么?我倒是想落得自在!”
  赵祯模棱两可的说出这么一句,丁原似乎就等着这一句。
  “范大人,你听到了!若是国库充盈,我绝不阻拦你减徭役和赋税,但是我大宋接连与西夏打了三仗,每年还要给辽国五百万贯,你真觉得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么?"
  一旁的黎九首也突然附和道,“臣以为二位大人说的各有道理,不如大家各退一步,商议如何既能减轻百姓的负担,又能使得国库收入不至于突然爆减!!”
  黎九首的言论,得到了部分保守派与新政派官员的支持。
  “朕觉得可以,今天朝会暂时到这里,二品以上官员全部去枢密院进行讨论,明天朝会给朕一个答复。”
  赵祯不想再在议政殿听到恼人的争吵,所以赶紧就坡下驴,终止了朝会。
  散会后,金不唤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林桐的酒坊。
  一进屋,金不唤就立刻保住了林桐,之夸赞起他来。
  “赶紧松开我!这样像什么样子!"
  "林桐啊!你真是神了啊!今天朝堂之上丁原向范仲淹发难了!"
  “这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么?你别告诉我你想不到!"
  “那你给我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
  林桐也不避讳的给金不唤解释了起来。
  “丁伟对于新政的态度一直是不明了的,他一心只想让他的儿子丁伟通过小殿试得到官职的任命!”
  “可一场小殿试,不仅是把丁伟的前途给打掉了,也把很多在国子监读书人的前途给打掉了!”
  “就算丁原不发飙,其他官员也会联名上书的!说不定有些支持新政的人,回转头去支持保守派!"
  “范仲淹提出的新政减徭役,直接是动了丁原*的利益,你觉得他会不会立刻跳出来?"
  金不唤竖起了大拇指,惊呼道:"林桐!我真心的再次觉得,你别去卖酒了,我找胡大人给你保举,让你去先做个知县,混到转运使是不成问题的。”
  “我志不在做官,这种话以后就不要提了!”
  “好吧!那你说说接下来会怎么样?"
  林桐平静的说了四个字,“静观其变!”
  “啧啧!整的自己真的跟神算子一样!"
  金不唤见林桐不再说话,也是觉得无趣,会开封府歇息去了。
  直到三天后,新的法令还是颁布了出来。
  大致内容就三点:一、合并户口低于一千户的小县,这样可以减少当地人的徭役,并对这些地方进行赋税减半。
  二、宫里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奢侈耗费一律暂时裁减。
  三、全国官员开源节流,每人每个月根据品级俸禄的不同,上缴一贯钱到三十贯钱的廉政钱补贴宫里。
  这三点除了第一条看似有用之外,其他两条简直是有些莫名其妙。
  特别是第三点,宫里已经缩减开支了,还要各地的官员省下的廉政钱,补贴宫里的花销做什么?
  这一点连赵祯都无法理解!
  而丁原给出的解释是,整个大宋一共有大大小小的县城一千五百个。
  原本低于五百户的才叫小县,可范仲淹大笔一挥,直接把小县的标准定在了

第148章 静观其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