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一章 迅猛发展的陈留郡[1/2页]

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 安静l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近两个月,
      陈留郡的民屯和较少赋税的政策,吸引了数万流民,
      加上曹操从东郡迁来的原住民和黄巾俘虏,整个陈留郡大概增加了有二十万人口!
      二十万人口是什么概念?
      陈留郡在洛阳东530里,一共17个城,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陈留郡大概有六、七十万人口。
      这一下就迁来了三分之一还多的人,对陈留郡的治安管理和人口统筹,无疑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特别是黑山黄巾俘虏,
      虽然这些投降的人大多都是一些老弱和拖家带口不愿再打打杀杀的人,
      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终究是有了匪性,
      这让陆彦不得不防。
      对于外来的流民,陆彦对他们采取了自愿的方式,
      愿意屯田的可以参与民屯,
      喜欢经商的那就去做生意,
      若是还会一些手艺,那么恭喜你,只要你通过官坊的考核,你就能得到一份薪资优厚的工作!
      陆彦可没有古代人士农工商的阶级思想,
      他深知,经济和军事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商业让国家经济富裕,工业则让国家军事强健,
      这两者想要发展起来,便离不开商人和工匠的活动。
      有为伟人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相比于商人,陆彦对于工匠又更加的看重。
      当然,读书人和农人也不能落下,
      只是他们四者之间的地位,在陆彦的管理下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陆彦现在做的还不太明显,
      毕竟有时候太超前的改革也不一定是件好事,还是得考虑考虑时代和人心的接受程度,
      要是一上来就不管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那只能说他活腻歪了。
      况且,太过激进的做法也不符合陆彦带薪摸鱼的风格,
      反正事在人为,有空就推一推,实在不行就换个法子
      之前提到,自愿来到陈留郡的流民,陆彦采取了比较温和的自由的安排,
      但对于黄巾人口,陆彦则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措施,把他们全部强制塞进了民屯和军屯之中。
      黄巾青壮人口全部进入军屯,农时耕田种地,闲时参加训练顺便洗脑;
      老弱妇女则进入工作强度低一些的民屯,
      前五年施行十税五,五年之后与普通人一样,施行十税四甚至十税三。
      这时候的税收一般都是十税六,黑一些的十税七八都有,
      曹操的“低税”政策一经公布,对那些快活不下去的百姓们的吸引力,便可想而知了。
      陆彦感觉自己对黄巾有些狠,但结果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普通流民还经常有各种扯皮和纠纷的出现,
      反而那些黑山黄巾人口,不仅经常相互帮扶,而且干活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总体表现大大超过了流民。
      陆彦稍微一想便明白了这种现象的原因,
      “黄巾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普通人,只有经历过绝望,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希望。”
      本来被俘虏的黄巾人口以为等待他们的是残酷和如同牲口般的劳役,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还能过上有田种,有饭吃的好日子!
      正是基于现实的体会,黑山黄巾们心中很快便认可了曹操,
      既然有安稳日子可以过,谁又愿意去造反呢?
      初平三年,二月,
      陈留城府衙议事大厅之中,
  

第二十一章 迅猛发展的陈留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