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3章 韩世忠力擒方腊[2/2页]

北宋:我成了赵佶 读史明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前,刘光世率部与方百花所部交战过后,他回归本部与其父刘延庆在一处了。
  他通过打探往返于战场和南城互通军情的探马,得知韩世忠已经被赵官家留在了身边,与皇城司的亲从官们一起保护圣驾。
  这会儿,韩世忠怎么也来参加追击方腊之战了呢?
  莫非是赵官家允许韩世忠,再度上战场,前来追击方腊的吗?
  刘光世的猜想没错。
  半刻钟之前,在王禀所部禁军保护中的赵吉,看到方腊设在杭~州南城之外一里多地的那座有数万匪军的营盘,如此不堪宋军一击后,他看了一眼距离自己不远处骑在乌骓战的韩世忠。
  那时,韩世忠使劲地伸长脖子,向往地望向前方的战场……
  赵吉知道,韩世忠这样勇冠三军的猛将向往战场,就犹如饥饿的猛虎向往扑向羊群一般。
  只是韩世忠领圣谕要护架,故此,无法带领所部骑兵冲锋陷阵。
  作为穿越者的赵吉,他知道在历史上,活捉方腊的人,
  根本就不是像《水浒传》所编的那样是“武松单臂擒方腊”……
  活捉住了方腊的英雄,却是这西军左路统制刘延庆手下的一员那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偏将韩世忠。
  历史上,方腊兵败后,携其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躲进其老家的梓桐峒的石涧(洞)中,宋军一时无法搜捕到。
  韩世忠率领手下不到百人的宋军,由熟悉当地地形的方庚带路,从山上抄荆棘丛生的小路,还爬过一段陡峭的采药绝壁,才犹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杀时方腊及其家眷、亲卫所藏身的梓桐峒石涧中,将其全部俘获……
  可惜,当时奸臣当道,历史上的韩世忠活捉了方腊后,当时还被其上级将领,冒领了此等大功……
  即便,朕所穿越来的这个大宋,因为朕的到来后,产生的了蝴蝶效应,改变了很多事情原本的进展。
  比如说,东南的方腊起义,若按历史的发展,应该是明年的宣和三年,朝廷调来了数十万大军才将其平定的。
  可是,朕这个穿越者到来后,因为对方腊起义的提前有预判,才能提前调兵遣将,不仅没有让方腊率部攻打下东南最重要的城市杭~州,而且还在杭~州的城南,大败了方腊匪军主力。
  此役,几乎是将方腊的全部匪军主力,歼灭掉和俘获者已经达匪军的四分之三了。
  方腊匪军的元气大伤。
  若此役能或杀掉、或活捉贼首方腊,那么,就可以宣告东南的方腊已经彻底失败了。
  赵吉看着勇冠三军的韩世忠,他相信冥冥之中的自有天意!
  在历史上真正能活捉到方腊的英雄,如今换了一个地点,应该也差不多能活捉到方腊吧?
  故此,赵吉一指韩世忠,道:
  “朕令良臣出战,力争活捉贼首!”
  韩世忠领命后,只抽调其部最能战的三十名骑兵,并让未选中者将战马献出,供他及其精选出这三十名骑兵在追击方腊时换乘。
  韩世忠审时度势地看出,方腊率领着溃败的匪军逃跑,其后多路大宋骑兵进行追击,捉拿方腊不在于骑兵的多少,而在于速度要快。
  然而,一匹战马驼着上百斤重的骑兵,奔跑一段路以后,必然因负重累得降速,
  如果,追击者每人有三匹战马换乘,那么,就可以让另外的两匹战场不至少因负重而过于劳累,这样能追上方腊的可能就更高了。
  已经在西北战场征战十二年的韩世忠,经过看到过西北军的每名骑兵,一般就是一人有两三匹战马换乘的。而在宋缺少战马,非长途行军时,一般不舍得每名骑兵配置两三匹战马。
  ……
  韩世忠率领着三十名骑兵,共计九十三匹战马,追击而去……
  此时,其他各路宋军的骑兵,皆是一人一骑,进行着追击……
  刚开始的二三里路里,战马还没有看出怎么劳累,可是跑过了三里地之后,奔跑中的战马不停地喘着粗气,马蹄也明显地放慢了速度……
  而在前方拼命地纵马逃跑的方腊,因看到宋军追击的越来越近后,他已经命令身边的两名骑兵护卫,跳下战马,两匹空马让给他换乘……
  方腊一人骑一匹战马,再牵两匹战马,当胯下战马累了之后,他便快速地翻身换乘另一匹战马……
  故此,此时的方腊已经超过先他逃跑的义军丞相方肥的坐骑。
  方肥看到圣公最终还是听了他的劝谏,骑在狂奔的战马之上,与他擦身而过时,方肥高喊道:
  “圣公,终是听了微臣之劝谏!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请圣公向咱们老家青溪县的方向撤退。
  若圣公,率部撤退回咱们老家山区的梓桐峒,凭着山大、沟深林密,宋军便极难寻得到!”
  方腊没有搭理方肥,他握紧手里的朴刀,有心解决掉‘弃他而逃的义军丞相方肥。
  不过,因方肥是跟他一同起义的骨干,又是家族里的兄弟,在义军中地位和威望都极高,又担任义军丞相,若是杀了方肥,以后义军还真的很难重整旗鼓了。

第173章 韩世忠力擒方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