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2章 大宋强军之最佳捷径,被朕选对了[2/2页]

北宋:我成了赵佶 读史明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来调节。
  每拉动这木制扶手,便可让其前面钢拉杆上的钩刀通过枪管一次。
  拉杆移动一点,同时还能枪管匀速旋转,从而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
  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
  据朕在梦中得神仙告知,用此法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即可成矣!
  若以同样之法,拉削阴膛线一百次左右,形成的拉槽便会越细、越精密。”
  陈规记录完后,赵吉又道:
  “制作火枪膛线的第三方法是‘组合环形刀拉削法。
  此法与第二种方法‘钩刀拉削法原理相似,甚至可以用同一个机床;
  只不过此法与‘钩刀拉削法不同的是,不用勾刀,而用组合在一起的环形刀。
  在一根拉杆上固定多个硬质钢环,每个钢环之间距离要相等;
  再在每个钢环上加装上与阴膛线数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缠角与下一个环上的切刀相连,从头连到尾部即可视为一条螺形线。
  每一个环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于前一个环,形成一组系列切刀,所开的槽具有稳定的宽度,深度和间隔,这种组合环形拉削刀通过枪膛一次.则可切削出全部的阴膛线,缩短工期,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赵吉缓缓地说完此法后,看到陈规也记录完了,不过,显然陈规还沉浸在不可思义中不能自拔。
  赵吉说道:“朕为陈爱卿画出‘组合环形刀拉削法的设计图。”
  陈规立即俯身向前,双手捧着毛笔,递向了赵官家。
  赵吉接过笔,在陈规所写的宣纸空白处,画出了‘组合环形刀拉削法的示意图。
  陈规见图后,恍然大悟,犹如开打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赵吉为了让火器制造使陈规能听明白,他拿皇城司亲卫取来了一根光滑的木棍。
  赵吉抽出宝剑,在这根光滑的木棍上,纵向划出了数道剑痕……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看不懂赵官家如此不寻常的做法,是何故?
  赵吉把那根纵向划出了数道剑痕的木根,递线了陈规,并问道:
  “陈爱卿,可知朕此举为何意?”
  陈规皱着眉头,略一思虑,将心中所猜想的如实说出:
  “微臣抖胆猜度圣意,陛下此举,应该是想给微臣讲解制作火枪膛线的第四种方法。
  然则,微臣愚钝,穷尽心思,亦猜测不到这根划了数道剑痕的木棍,有何用途?”
  赵吉微微一笑,说道:“陈爱卿,若将这木棍,换作成一根坚硬的精钢顶锥呢?”
  火枪制造的鼻祖陈规,恍然大悟道:
  “莫非那制作火枪膛线的第四种方法,是用一根布有凹槽和凸起竖道的坚硬精钢顶锥,往枪管内硬捅出阴阳膛线吗?”
  赵吉赞许地点了点头,非常欣赏面前这位被后世光誉为“大宋军事技术家”的陈规。
  果然,一点便通!
  赵吉微笑着,详细解释道:
  “制作火枪膛线的第四种方法,名为‘膛线顶锥挤冲法。”
  “即用一根中段截面形态与线膛内截面形状相同的坚硬顶锥,通过内径比顶锥略小的枪管光膛时,
  枪管金属在顶锥的强力顶压下,会使枪膛内径略有增加,
  同时,顶锥外表凸出部位,挤过枪膛内壁会使唤其变形,得到阴膛线。
  与此同时,顶锥的凹入部位,沿枪膛内壁紧贴着挤过,便会形成变形,得至阳膛线。
  而坚硬的顶锥那平滑处,强行挤过枪膛内壁时,会使枪膛除了阴阳膛线处需要的平滑内壁,变得更加光滑。
  如此一来,将会使枪管的使用寿命成倍延长。”
  火器制造使陈规和副使唤李季,听完赵官家的解惑后,他俩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穿越者赵吉给出的制作火枪膛线的顶锥挤冲法,最早是由德国人发明,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在生产枪管时已普遍采用此法。
  赵吉知道,代替‘膛线顶锥挤冲法的是‘冷精锻法,这种制造枪械膛线的方法是最先进的。
  由于精锻工艺可以提高枪管的强度、射击精度,进而提高枪管的寿命,减少初速下降,对提高枪械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只不过,所需要的现代科技含量也更高。
  在赵吉没有穿越前的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很多发达国家,还是自己的国家,都在使用‘冷精锻法制作枪械的膛线……
  他知道,以大宋如今的工业技术能力,目前很难实现‘冷精锻法。
  不过,他还是给陈规和李季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赵吉道:“制作火枪膛线的第五种方法,名为‘冷精锻法。”
  “用此法制作火枪膛线,需要在专业的精锻机上进行。
  要将枪管毛坯件,一次锻打出线膛和弹膛,是无切屑精密成型技术,其内膛的精度要由芯轴保证。
  大宋如今,难以实现用‘冷精锻法制作火枪膛线。
  故此,火器制造坊在最近三年之内,不必考虑用此法制作火枪膛线。

第232章 大宋强军之最佳捷径,被朕选对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