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5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经磨砺难成人[1/2页]

北宋:我成了赵佶 读史明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康王赵构心中吐槽:为何是本王呢?本王还是个孩子呀!那么危险的火药武器,父皇也要让本王这个孩子去投掷,真的合适吗?
  不过,少年赵构转念一想:本王在父皇没有心性大变之前,只不过就是个处在边缘地带最不得宠的皇子。
  然则,四个多月前,本王突然能被父皇宠爱有加,还经常被带着巡视各处重要部门,何其幸哉?!
  如今,本王若不好生表现,恐怕必定会失势。
  想到此处,少年赵构挺身而出,拜道:
  “儿臣愿下台,试扔手榴弹!”
  赵吉转怒为喜,高声赞道:“构儿勇武,堪当大任!”
  ……
  其实,穿越者赵吉是知道历史上的赵构,刚开始时还是挺勇敢的。
  比如第一次大宋东京开封城被金军所围困后,赵桓即了被南逃的原主宋徽宗的禅让之位,改元靖康(是为钦宗)。
  刚即位当上了皇帝的赵桓,也想学他父皇宋徽宗南逃,却被时任兵部侍郎的李纲给力谏阻止了。
  随后,李纲毛遂自荐,主动请缨,统领军民,死守东京开封城……
  金国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看到大宋的国都开封城,难以攻克,便在靖康元年正月初十,提出撤军条件,除了大宋要给金国割地赔款外,还要求将亲王和宰相送到金营为质……
  做到了以上,金军才愿意跟大宋商量和谈之事,当时整个皇室亲王谁也不敢冒死前去金营当那九死一生的人质。
  为了敲定人质人选,皇帝赵桓只好召集诸王,问道:“谁肯为朕行?”
  所有亲王都低头不语……
  尴尬了好一阵。
  康王赵构却从诸王的人堆里,挺身而出,他‘越次而进、‘慷慨请行……
  出使金营为质的大宋副使、少宰张邦昌,流着眼泪陪着康王赵构去了金营。
  赵构见此情景,却说:“此男子事,相公不可如此……”
  张邦昌惭而止泣……
  赵构以人质的身份在金营里,表现得也相当勇武,有一日金营的皇族子弟一起射箭,赵构也被邀请参加。
  赵构竟然‘三矢连中……
  金人奇之,怀疑此人并非长在大宋皇宫深院的皇子,而极有可能是大宋的某位将军的儿子,冒名顶替康王赵构被送入金营来当人质的。
  宋金准备和谈之际,两军冲突依然不断。
  在此期间,之前一直被童贯打压不受重用的宋将姚平仲,向皇帝主动请缨,只要由他带领敢死队,偷袭金营,就能活捉了金军主帅完颜宗望,便可解京城之围……
  时任皇帝的赵桓,居然信以为真。
  而姚平仲率领敢死队偷袭敌营,结果却是失败了。
  他看到自己向皇帝夸下海口偷袭敌营捉拿金军主帅,没有实现;他便吓得骑着青黑色的骡子火速逃命了……
  据说,姚平仲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才敢吃饭;
  (之后有传,姚平仲又辗转跑到了蜀地,登上了青城山的深处寻得一石洞,隐居了下来。之后,朝廷多次下诏搜寻他,都没有找到。)
  有了姚平仲偷袭劫金营失败的风波,
  金营将帅自然要斥责人质康王赵构和副使张邦昌。
  张邦昌面对金人的严厉责备,吓得他“恐惧涕泣”,不知所措;
  ‘质子赵构却相当冷静,不为所动。
  这更令金人怀疑送来金营当人质的,是一个假的康王。
  于是,金军提出:让宋廷必须派肃王赵枢来金营当人质,同时换回康王赵构……
  金军得到肃王赵枢为质后,就把他们认为的‘假康王赵构给放回去了……
  历史上,康王赵构也因出使金营之功,升官为太傅,又获授静江奉宁军节度使、桂州牧兼郑州牧,迁集庆建雄军节度使、亳州牧兼平阳牧……
  赵构勇于出使金营且不辱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在靖康之变后,他能竖起大旗招集残部建立(南)宋奠定了人气基础。
  ……
  此时,赵吉望着敢于主要请命,要去试投手榴弹的康王赵构,有种说不出的矛盾式喜爱。
  当然,他对历史里的赵构,在其之后被金军追击得南逃、重用奸相、与金媾和、诛杀忠良的种种作法,又非常不齿。
  赵吉也没有办法,就目前朕的这些皇子,眼前这个还差三个多月就满十四周岁的赵构,无疑在诸位皇子里算得上最为勇武者了。
  朕先对其好好培养,以观后效吧。
  赵吉对火器制造使陈规吩咐道:
  “有劳陈爱卿,亲自带领康王,下台步入投掷场,并选派两名经验丰富的投掷手,保护在康王身边。”
  “微臣遵旨。”陈规领旨后,向康王赵构深施一礼,笑容可掬地说道:
  “请让微臣,引康王下台入场。”
  少年赵构很有礼貌地抱拳回礼,道:
  “有劳陈制造使了!”
  ……
  此时,因为胆怯而没有率先站出来的太子赵桓、郓王赵楷,皆偷眼瞄向赵构和陈规走下台的背影,心情都非常复杂。
  赵吉看到赵桓和赵楷因害怕而犹豫不决的样子,不由得剑眉立起,冷哼一声,道:
  “康王勇武,堪当大任!
  然则,太子和郓王,竟如此胆怯?!
  莫非你俩还不如朕那未满一十四岁的构儿吗?”
  “扑通!”
  “扑通!”
  赵桓和赵楷非常紧张,吓得他俩同时跪在了赵吉的面前,磕头如捣蒜。
  他俩心一横,牙一咬,叩首请求,改口道:
  “儿臣赵桓,愿效康王之勇,愿往投掷场,试投手榴弹!!”
  “儿臣赵楷,亦愿效太子和康王之

第235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经磨砺难成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