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4章 不能沉迷温柔乡,朕授张择端密诣[2/2页]

北宋:我成了赵佶 读史明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居然如此亲切地叫他的字,他受宠若惊地回答道:
  “微臣择端,虚度三十六个春秋。”
  赵吉一听张择端今年三十六岁了。
  虽然,穿越者赵吉没记住张择端的生卒年,
  但是,他却记住这位历史上着名的大画家去逝时的年龄,正好是六十岁。
  那么,今年是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张择端今年三十六岁了,可以推算出他是在公元1085年出生的。
  大画家张择端还能活二十四年。
  穿越者赵吉想让张择端发挥其特长,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吉微微一笑,说道:
  “朕知张爱卿原本是琅琊东武县人,自幼好学,擅长绘画。
  张爱卿成年后,游学于汴京,遍访绘画名师,终于学有所成,画出了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
  故此,朕在宣和初年,得到张爱卿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命人徐徐展开那巨幅画卷。
  朕观看后,爱不释手,叹为观止!
  《清明上河图》此等巨幅画卷,向世人展示了我大宋京城开封的盛世繁华!
  朕览之,甚喜也!
  当即,朕在《清明上河图》的卷首,御笔亲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
  命人将此画,收入御府中。
  张爱卿也凭《清明上河图》此等旷世巨幅画卷,为朕所知,被朕诏入翰林图画院,任翰林待诏,专工界画宫室。”
  张择端听到赵官家如此夸赞《清明上河图》,他诚惶诚恐,叩首再拜道:
  “微臣择端何德何能?
  只是擅长作画而已。
  承蒙陛下夸赞,
  微臣感激涕零。
  微臣择端供职翰林图画院,定当再接再厉,作出新画,以报陛下洪恩!”
  赵吉点了下头,凭着自己脑海里原主宋徽宗留下的记忆,他说道:
  “张爱卿在供职翰林图画院后,亦有大作问世。
  前年端午节,朕带领近臣,在金明池岸边观水战、看赛龙舟时,也带上了张爱卿。
  张爱卿当场作画一幅,名为《金明池争标图》,画出了朕观水战、看赛龙舟争标时的热闹场面。
  朕甚是喜欢《金明池争标图》这幅画作。”
  张择端再次谢恩……
  “唉!”赵吉突然话锋一转,长叹一声,说道:
  “张爱卿精于作画,然则爱卿之大才,若用于利国利民之事,则更为完美!”
  张择端是一个聪明人,他听着赵官家先是褒奖赞扬他,如今赵官家却话锋一转,这是对他有所点拨啊!
  “扑通”一声,张择端再次跪下,恐慌道:
  “微臣择端,誓死效忠陛下。
  微臣择端不才,却愿做利国利民之事!”
  赵吉看着气氛已经烘托到位,他高声道:
  “如此甚好!”
  ……
  方才,赵吉与张择端看似唠家常般的谈话时,观察其言行,再结合他所知道的历史知识;
  赵吉看出:张择端绝对是一个忠于大宋有良知的爱国大画家。
  据赵吉所知的历史知识,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只有85个字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画后面张着所题的第一个跋文。
  那跋文共计85个字: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
  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
  《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
  而在赵吉所学的历史知识中,只是看到了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军掳走了;
  他并未看到过大画家张择端被金军俘虏,也没有看到张择端投敌变节的任何记载。
  反而,在靖康之变以后,张择端还画有《西湖争标图》传世,证明他去过南宋的杭州西湖。只是此画后来失佚。
  这就可以证明,张择端在靖康之变中没有被金军掳走,他也没有投敌,而极有可能是南渡了。
  故此,赵吉是相信张择端所言‘要誓死效忠,愿做利国利民之事的!
  赵吉把张择端叫到近前,屏退大殿中侍候的几位内侍宦官,他对张择端说道:
  “当今,天下大势,金国崛起。
  金军攻下了辽国半壁江山,
  朕看辽国必将被金国所灭。
  故此,我大宋应该早做准备。
  今日,使臣李若水领朕的旨意,将要出使辽国。
  使辽团中,还缺少一位副使。
  朕想派出一位擅长绘画之人,去当那出使辽国的副使。
  顺便让其在出使辽国的沿途,画下辽国的山川河流、关隘城防图,以备日后朕的大宋官军所用。
  朕不知张爱卿敢不敢领此密旨呢?”

第244章 不能沉迷温柔乡,朕授张择端密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