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章 安定西平局势[1/2页]

三国大军阀 明末逐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兄弟们,随我杀啊!”
      眼看赵云杀上城头,徐晃顺手把斧刃枪插入马背的枪套之中,飞身下马的他,飞步便冲向了云梯。
      有赵云在城墙之上顶着,这会功夫,就有数十名汉军士卒,冲上了城头。
      “杀,杀啊!”
      一声声怒吼想起,城头之上双方将士,随之绞杀在一起。
      城头上的黄巾士卒,这个时候并没有一击即溃,在太平道使者胡顺的督军下,看似毫无章法的黄巾士卒,竟然爆发出了出乎预料的战斗力。
      虽然守城的黄巾军在最后一刻,爆发的战斗力确实强悍,但到了这个地步之下,显然一切反抗亦不过是徒劳的举动。
      赵云、徐晃两员大将带队之下,狭隘的城墙之上,失去大队人马优势的黄巾军,阻挡的唯一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公明,打开城门,迎接将军入城。”赵云手中长枪刺出,闪现出的是一道犹如雷暴般的弧线,冲上来的黄巾军士兵,无不血肉横飞,死得不能再死。
      胡顺眼看着士卒在赵云手下,成片成片的倒下时,他并没有畏惧,反而一往无前持刀冲了上去。
      这就是死士的精神,胡顺从小就被太平道圣教之中长大,接受的思想训练,就是在必要的时候,毫不畏惧的去死。
      “死开!”
      正准备率队冲下城楼的徐晃,见胡顺挥刀杀了上,大怒之下的徐晃目光一凛,手中环首刀如秋风扫落叶斩下。
      凌空扑来的胡顺,身躯尚在半空之中,身躯便被徐晃一刀斩成两半,落地之时,早已经成为了一片烂泥。
      “投降者免死!”
      就在这时,赵云一步踏上鼓楼前,手中长枪一扫,只见一道寒光落下,高耸的鼓楼轰然倒塌。
      持枪而立的赵云,一枪之威至此。
      让目睹这一切无论是敌我双方的士卒,无不是心生震撼。
      “将军威武!”
      汉军士卒随之爆发出一阵欢呼。
      而面如死灰的黄巾士卒,纷纷丢下了手中的武器,开始向汉军投降。
      “传本将军令,入城之后,严肃军纪,如有违反军令者,格杀勿论。”陆信在城门洞开之际,驱马在军阵前再次重申了一遍军纪。
      “进城!”
      随着陆信率军进入城池,西平城中的战斗很快就覆灭。
      “公明,你部巩固城防,整顿治安。”陆信在城门口见到徐晃之际,当即向他传达了最新军令。
      “诺。”
      徐晃接令而去。
      “二哥,你立刻率部接管粮仓,以防有变。”这西平城中,最有价值的自然是那十万石粮草。
      “诺。”
      赵云翻身上了马背,率众飞奔而去。
      “郭京,你部打扫战场,救治伤员,收拢俘虏,准备收编。”
      陆信在城门口,吩咐诸将完成入城之事后,便率本部人马直奔县衙。
      西平城属于上县,户口一万一千三百户,人口五万三千人,这在当时显然属于人口稠密的上县。
      按大汉制度,万户县城为上县,一县之尊为县令,秩俸为一千石至六百石。
      万户之下的县为下县,县官为县长,秩俸五百石至三百石。
      进入县衙的陆信,很快便从县衙北郊大牢中,释放出了被关押在大牢中一百多名囚犯。
      这些人其中大部分是县衙的官吏,另一部分是城中的豪绅,大族子弟。
      西平县令在西平沦陷之时被杀,县尉也一同殉城。
      如今西平活着的官吏有县丞、主薄、廷掾、主记室、少府,门下游徼等小吏。
      “吾乃陛下亲授虎贲中郎将、汝南太守、下军校尉陆信,至今日起西平重归我大汉朝廷,尔等可知失城失地该当何罪?”
      面对大堂之下,一个个被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西平官吏,陆信并没有给他们脸色,这个时候他虽然需要他们协助县中之事。
      但也不能让他们以为自己有多重要,只有先给他们一个巴掌,然后再赏颗枣,他们才会感恩戴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吾等死罪,请陆太守开恩。”县丞王奇五十余岁上下,但被关押了一个月的他,如今须发皆白,整个人消瘦成不成人形。
      原本以为好不容易出狱,自以为侥幸活了下来的他,面对陆信责问他们失城失地的罪名,他顿时有种天旋地转之感。
      “请陆太守开恩啊。”主薄周季、廷掾钟光等人呼啦啦跪在地上,如丧考妣的喊道。
      “开恩?这么说失城失地,你们没有责任?”
   &n

第43章 安定西平局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