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章分权之策[1/2页]

天命玲珑心 萝卜青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越军如何?”焱华开口道。
      “皇上,越军是越国的军队,瑶军亦是大瑶的军队,二者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皇上、为江山社稷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
      “自然。”焱华点头道。
      “那么!”汪校尉义正严辞地朝向景伯平,“为何越国得以高高在上独占岐山,而大瑶连领兵搜山清除余孽的权利也无?甚至于,还要受到责难和质疑,难道不有失公允吗?”
      焱华皱眉道:“越军驻守岐山是十几年前父皇在世时就定下的规矩,大瑶公然挑衅岂有此理!还妄想跟朕谈什么公道!”
      汪校尉并未因焱华的气愤而让步,继续咬着越军不放,“吴国之乱中,大瑶剿贼立下大功,可并未受到相应的嘉奖,加之与中原由来已久的矛盾,他们自然憋着一口气,如今被越军挡在岐山下,心中当然不服气。”
      “那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难不成要朕违背父皇的意思大开岐山,让各国都驻兵其上?”焱华面色沉静,语气透着愠怒。
      “臣惶恐。”汪校尉垂首道,大殿内众臣一时噤若寒蝉。
      “皇上息怒。”景伯平突然在此时站了出来,“此事是微臣办事不力,当初平定叛乱封赏各国,皇上仍在三清山修行,是微臣一手操办赏罚事宜,考虑不周致使大瑶心中有怨,请皇上责罚。”说着跪于阶前。
      “国师快快请起,当务之急是解除后患永保大回安宁。”焱华看向众人,“众爱卿又有何见解啊?”
      “皇上,臣以为汪大人说得有理,对大瑶应该谨慎行事,鹿阳之所以死咬住岐山不放自然不是因为那所谓的吴国余孽,因此如何安排吴世子,令大瑶再无借口前来滋事才是重中之重。”一个发须花白的官员出列道。
      “王尚书算是说了句大实话。”焱华冷着脸道:“大瑶是在试探朕的底线,看看朕能忍他们到何时!”
      “皇上,臣以为并非如此。”
      “哦?王尚书何意?”
      “皇上,您想啊,自吴王叛乱之后,监国卫应太后娘娘懿旨上下经历一番清洗,众国主表面不说,实际上对朝廷指派少司人选颇有微词,导致国主纷纷拔擢亲信入监国卫为官,少司因此被架空,名存实亡,而大瑶态度强硬迟迟不授予少司印信,其实正是做了其他国主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王尚书言下之意是矛盾来自大瑶与太后,即外戚势大带来的弊端,在场所有人都听得懂。
      景伯平打断道:“皇上,大瑶这是自以为占理,拿捏准了皇上为了顾全大局会施以怀柔政策,其心可疑,皇上万不可放纵!”
      “国师稍安勿躁,待下官说完……世人皆知岐山乃是一座仙山,可山火之后早已一无所有,先皇遗命仍在,岐山依然是我大回不容侵犯的领土!大瑶何苦执着于岐山,做此等天怒人怨不得人心的事?以微臣之见,大瑶并非针对皇上,而是……岐山之上的越军!”
      王尚书字字铿锵,意思已十分明了,矛头直指越军,直指景氏,景伯平当然听得明白,立刻还击道:“皇上,多年来大瑶一直缮甲厉兵,鹿阳不甘偏居一隅,早已对中原虎视眈眈,实在是我大回的祸患,微臣恳请皇上下旨乘胜追击,早日遏制日益壮大的大瑶,方可保我大回长治久安!”
      “皇上,万万不可!”汪校尉开口道,“若皇上下令以武力镇压,必将掀起战事,且不论结果,就是我大回百姓也经不起再燃战火了!”
      “皇上,鹿阳此时正在岐山脚下,若是放虎归山,恐怕以后再无此等良机了!皇上宜早做决断,为大回永绝后患!”
      “国师此议下官不敢苟同!”汪校尉据理力争,“皇上登基未久,吴王之乱刚刚平复,正需休养生息,在国师眼中,究竟是战功重要还是百姓重要!况且大瑶并未举兵造反,国师这决定也太过极端莽撞了!”
      “汪校尉此言差矣,祸患不除,战乱难免!与其等大瑶一日日坐大,不如早日浇灭这点火苗!”景伯平面对汪王两位大人寸步不让。
      此时人群里走出一个大臣,“皇上,微臣以为此刻不宜对大瑶用兵。”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较为年轻的官员走上前道:“皇上,臣附议!”
      “臣附议!”
      “臣亦赞同……”
      竟有五六位官员都陆续站在了景伯平的对立面,当然景氏一族也不甘示弱,纷纷出言驳斥,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争论不休,龙椅上的焱华脸色越俩越难看,终于“啪”的一声,一掌拍在扶手的龙头上。
      “皇上息怒!”文武百官齐齐跪地,朝堂内瞬间恢复了平静。
      焱华沉默许久才开口道:“平身吧。”
      “谢皇上……”
      “你们争来吵去都忘了眼下亟待解决的事情!”焱华面露不满,“吴世子该何去何从!”
      一直在人群中沉默不语的礼部侍郎抢先一步开口道:“启奏皇上,臣有一策。”
      

第七章分权之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