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还未定下,皇上要在明日早朝时与众臣商议。”
“若是拒绝鹿阳的提议,大瑶和大回就要开战吗?”
景伯平点点头,“很有可能,据襄?R前几日探得的消息可知,鹿阳将安家军交给了一个中原人士,目前尚未弄清其身份,但能获得鹿阳的信任担当大任,一定不是等闲之辈!”
“中原人?”莲生诧异道,“居然帮着大瑶人做事!”
“弋阳城内也有大瑶的官民呢。”
“鹿阳信任那人,安家军能吗?听说安将军的部众只听从安家将领的号令啊!”
“所以说此人必有令安家军心服口服的过人之处。”
莲生听了这话对那人更加好奇了,“但愿没有那人的用武之地。”
“我会尽量促成此事,以免再动干戈。”景伯平慈爱地看着莲生。
“可若真的由卫恒担当少司一职,难免有失公允,而且不是与皇上此前的诏令相悖吗?其他国主能同意吗?不会都吵着要用自己人吧!”
“你想得很周密,必然会有此种隐患,明日早朝也一定会有主战派的大臣以此阻挠与大瑶讲和。”
“那可怎么办呢……”莲生低头沉思,苦恼地皱紧了眉头。
景伯平见她苦思冥想的样子与霜河有八九分相似,想到她早已不在人世多年,不由得轻叹一声。
莲生还以为景伯平在为明日的早朝发愁,突然灵机一动,“大瑶地理位置偏僻,民族风俗习惯与中原大相径庭,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多年来一直沿袭着大瑶独有的管治政策,换了完全不了解大瑶生活的少司恐怕难以胜任,所以这新政也可为了大瑶的特殊性而稍作变更!”
景伯平笑道:“莲生你和你母亲一样冰雪聪明,这样说不仅能让大瑶军民感恩戴德,堵住悠悠之口,而且能体现皇上的体恤仁德。”
“伯父过奖了!”莲生腼腆地低着头,“对了,伯父,莲生有一事相问。”
“何事?”
“我师兄莫云凤,他要一直驻守在岐山吗?”莲生想着等吴世子到达岐山后景将军撤回越都,留他在岐山监视吴世子,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话虽如此,但还要看他自己的能耐,待他能够培养起一支属于他自己的队伍和得力的将领,便不用他亲自盯着了。”
莲生点点头,心里默默记下了,下次去信一定要把这话告诉莫云凤。
“你不用担心他,好男儿志在四方,他有将帅之才,又胸怀大志,在岐山多多磨练心性于他也没有什么坏处。”
“多谢伯父提点。”莲生想了想问道:“景将军要回来了,伯父一定很高兴吧。”
景伯平欣慰地开口道:“我这个长子一直领兵在外,为了景家牺牲了不少,我身为人父……亏欠了他许多,如今他能回到家里,我心里也好受多了。”
“莲生在三清山时就听过景将军的威名,师父曾对我提及过景将军志不在沙场,只要新政实施顺利,他便可在朝堂上一展抱负了。”
景伯平无奈地叹道:“倒不是他志在朝堂,只是身负长子之责罢了,就算他不愿意,待我百年后,他也必定要承袭国主之位。”
“原来如此……那侯爷将何去何从?”莲生问道,本来景伯平身兼越国公与国师二职,长住弋阳主持国政,越都襄?R无人,才由景瑞任襄?R侯坐镇,眼见着景皓接任越国公,必然要入主襄?R,到时候景瑞又会被调往何处呢……
“此事倒还未定,皇上还在考虑当中。也不急于一时,他哥俩交接好襄?R事务恐怕也要三个月光景,至于景瑞他自己嘛,一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到哪儿都能如鱼得水,做好本分。”
莲生心想:景伯父要是知道了他儿子此前心中的真实想法一定会惊掉了下巴……
二人又说了好些闲话才道别,莲生觉得母亲生前和景伯平的关系一定很好,否则她也不会和景伯平如此聊得来。
————————
才送走了景伯平没多久,皇上就大驾光临了。
“皇上怎么又来了?”莲生问。
“什么叫‘又!”焱华故意板着脸道,“就这么不待见朕?”
莲生行了个夸张的大礼,捏着嗓子道:“草民是担心圣上您日夜操劳的龙体,有这来回跑的时间不如多休息,有需要唤小人一声就是!”
“噗!”焱华被莲生这装腔作势的样子都笑了,“朕唤你一声,你就能来朕身边?”
“皇上的旨意草民不敢不从!”
“哎……”焱华叹了口气,“看你这样钟绍英一定是醒了吧。”
“刚醒了一会儿又睡着了。”
“这样啊……”焱华有些失望,“我来得不是时候。”
“你是不是有事情找钟师兄商量?”莲生问。
“你知道我的来意?”
“看你愁眉不展的,一定与早晨那件急事有关吧。”
“嗯……算了,这或许是天意吧……我去看看他,黎夏在吗?”
“她在里屋照顾师兄呢。”
……
仁寿宫。
大殿内躬身站着一人,低眉顺眼,正是焱华身边的俞公公。
“俞公公……”太后坐在珠帘后的凤座上,手中绕着一串念珠,座旁两鼎香炉升腾起袅袅青烟,浓郁的檀香味充斥着整个殿堂。
“奴才在,太后娘娘有何吩咐?”
“没什么要紧事,只是见皇上这几日又有些清减了,所以召你来问问。”
俞公公跪下道:“太后娘娘恕罪,是奴才没
第二十章 时机未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