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点头称是,“调兵权在卫世子手中,而他如今在我们掌握中,鹿阳要起兵只能是谋反,所以她很可能以陈国公这件事为借口向皇上宣战!”
“先下手为强,大瑶山高路远,区区一个陈国,皇上举全弋阳之力加上晋国军队,必定可以在两个月内拿下陈世子,等鹿阳的军队赶到,大局已定!”钟绍英说。
“若真如钟司士所言。”景伯平说,“一场大战在所难免,百姓又要蒙受战乱之苦了。”
钟绍英反驳道:“皇上一味大度忍让,换来的是鹿阳日益膨胀的野心,就算她今日不反,明日不反,养精蓄锐找准时机早晚是要开战的,为了大回真正的长治久安,皇上一定要早做决断。”
“目前来看,大瑶没有任何异动,或许陈国内并没有多少大瑶的势力,这一次,大瑶只坐山观虎斗也是极有可能的。”太尉思忖道。
“鹿阳利用陈世子,骗其起事,待削弱我们的兵力后再举兵造反亦有可能。”景伯平摸着胡须分析道。
“待朕仔细想想……”焱华踱着步子,“先下去吧……”
“是。”几人纷纷行礼退下。
“钟司士。”焱华叫住钟绍英,“你见过黎夏了?”
“是,她瘦了不少,可否让她休息一阵子,别在太医院干活了。”
“我也正有此意。”焱华面露愧色,“真对不住你们,做了皇帝却连这点事也帮不了。”
“皇上也有为难之处,比寻常人挂碍更多,微臣能够理解。”
“我就担心你们怪罪我。”焱华玩笑道。
“臣惶恐。”
“这里就我们两个人,你就别这么生分了。”焱华拍了拍钟绍英的肩头,“最近卫恒都在干什么?”
“和以往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盯紧了他,和什么人见了面,去了什么地方,都要一一报来。”
“明白……”钟绍英垂首应道。
———————
第二日朝堂上,众臣对于陈国一事议论纷纷、见解不一,焱华一直未能下定决心。
夜里,焱华觉得心神不宁,从梦中惊醒后起身走到窗外,只见西方夜空中隐约有一道红练显现,从天象来看是大凶之兆,有血光之灾。焱华皱起眉头,那里正是陈国所在的方位……
果不其然,焱华在早朝前就接到晋国的战报,陈国大将已经与赵羽剑拔弩张,处于一触即发的状况,一场战争在所难免。当日朝堂上焱华便连发三道讨贼诏书,直接以讨伐叛贼的名义宣布开战。
“皇上是要想派越军?”早朝过后钟绍英跟着焱华来到御书房。
“朕想速战速决,拖得越久对百姓越为不利,若能迫使他们投降是最好的。”
“微臣觉得此事不急,越军精锐都驻扎在岐山,调兵需要些时日,而且……陈国国内情况未明,不如让晋国的军队先去探路,我们先摸清楚情况再派兵也不迟。”
焱华听着听着慢慢皱起了眉头,“你的意思是……担心陈国内有陷阱?”
“嗯,陈世子不傻,他表面上因为父亲死得冤枉而愤怒,但说不定是做给人看的,实际上就是要我们麻痹大意,否则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以卵击石的事情呢!就算他背后有人操纵,那也定是给了他甜头的,我们还是该留一手,先让晋军做先锋,我们看清楚局势再做决定。”
焱华听着他说完这些话眉间的沟壑更深了,用一种惊讶而又陌生的目光看着钟绍英,“你什么时候起这种念头了?”
“此乃用兵之策,我们在三清山就学过,如今晋军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不是水到渠成的事么。”
焱华听钟绍英的语气没有半点犹豫,沉默地看着他好一会儿才开口:“用兵之策是用在敌人身上的,晋军是我们的人,若真如你所说有陷阱埋伏,我们不去支援,反而让他们去送死吗?”
钟绍英闻言一愣,他这才觉得失言,在他看来为了大一统牺牲几千兵马算不得什么,可在焱华嘴里说出来似乎就变了味,好像他变成了个不择手段、冷血无情的小人,“臣的意思是……是担心皇上精锐部队受挫,而且……而且莫师弟也在其中不是么。”
焱华偏过脑袋垂眸道:“士兵也是朕的子民,朕不能眼睁睁地看任何一个人去送死。”
钟绍英面露郁色,“是微臣考虑不周,但皇上实在不宜动越军,毕竟吴王还在岐山,他原来可是鹿阳的人啊。”
“师兄。”焱华突然喊道。
钟绍英一愣,不明缘由地垂首道:“皇上……有何吩咐?”
“你变了。”
钟绍英猛地抬起头,看着焱华那越发深诲的眼眸说:“燕师弟也变了。”
“你我的身份都变了,但……师父和师叔教给我们的道义却不会变。我想问问师兄你,你的初心还在吗?”焱华早已觉得钟绍英与自己似乎有些离心,但没想到已经到了背道而驰的地步,他还是那个自己尊敬的师兄吗?
钟绍英被焱华问得哑口无言,他不知道是自己本来就没有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是在连遭打击之后变得如此。
“哎!你先下去吧……”焱华
第四十三章 初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