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义州城不大,沿着鸭绿江而建,沿江长度约5里,宽大约3里,城墙高不到两丈,宽约一丈,只有两个城门,一个在鸭绿江的方向,一个在高句丽方向,城门外都有一个四百平米大小的瓮城。
一个千人队的“高句丽”战兵晃晃悠悠地进了城,进来之后就开始射杀城内守军。
城内守军不到200人,就在两个城门处和兵营有一些留守,剩下的估计都调入丹东城内了。
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城中街面上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他们大多带着孩子出来采买年货,却突然发现“自己人”和自己人打了起来,百姓们纷纷往家里跑,以躲兵灾。
后队进来了后,就开始挨家挨户的搜寻运输车辆,什么驴车、马车、牛车、独轮车,凡是能装点东西的,都被搜走了,反抗的自然就是恐吓一箭,还反抗,那就杀。
毕竟语言不太通,现在还着急用,也管不了那么多。
而街边的各个商铺也都遭了殃,门被砸开,“高句丽”战兵就往车上搬东西,布匹,丝绸,箱子,麻袋,酒坛子,也不管里面装的是啥,看起来像年货就行。
聪明的商人们还是比较惜命的,也不敢阻拦,也有舍命不舍财的,这种自然就是人财两空的结果。
当差不多装满了三十多车,组成了一个车队,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向丹东城的铁索桥行去。
一些会说高句丽话的新军战兵,开始在城里喊话,让百姓们都在家里呆着,出门就杀。
丹东城的形状与新义州城一样,也是沿江而建,就是比新义州城大两圈,有四个城门。
此时只有临江这边是开着的,因为需要从新义州城往丹东城运输物资和调配人力。
而西城外,现在辽东军已经摆开了攻城的架势,数不清的云梯,抛石机,投石机,攻城塔,冲撞车和巨盾车,人更是密密麻麻的,看样子最少有两万多人,而且援军正在陆陆续续地到来,万一不敌,退回新义州城也方便。
丹东城内的绝大多数兵力都在城西,城南和城北只有少量的守军,而城东这边,只有一个十人队看守城门,由于燕明远他们穿的是高句丽的军装,离远了看不出破绽,离近了,还没等做出反应就被数箭射死。
在新义州城的人看到前队已经顺利的控制住了城门,便开始有序地往丹东城跑步前进,他们也穿着高句丽士兵的衣服,举着高句丽的军旗,最前面的是重甲刀盾兵团,之后是刀盾兵团,后队是3个战兵团,一共7300人,而城内守军,预测人数是3万。
在后面追杀逃兵的4千多人,预计还有半个时辰才能赶到。
丹东城的街面上空无一人,当高句丽打来的时候,大部分的百姓都逃了,他们利用的方法跟燕明远他们用的一样,都是扮作商队,进了城就开始控制城门,然后大部队进城,就这样简单地拿下了丹东城。
他们能成功,也是因为辽东跟高句丽好多年没有打过仗了,大家一直都相处的还算融洽,而且到了年底,又是边境城市,各种商品交易火热,车水马龙的,是一年之中最赚钱的时候,城主哪能下令仔细盘查,就算下令了,那些欺下瞒上的小吏也不一定能执行,谁会跟钱过不去?
燕明远他们一进城,就躲进了附近的院落之中,脱掉高句丽军装,开始等大部队进城。
&nbs
第16章 声东击西夺丹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