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红尘路,以求明己心。
游历天下各地。
曾去过北方武威关,见过在凛冬寒雪之下,士卒仍傲然而立的身影。
拒敌于关隘之外,镇守中原大地以免蛮夷扰乱,乃他们之使命。
北漳,因有他们存在,不受战乱之苦,百姓安居乐业。
于中原之人来说,他们大善。
他又曾踏足蛮夷之地,见过无数蛮夷之人,死于饥饿,死于严寒。
于蛮夷之人来说,他们大恶。
他默然静立于关外草原十日,随后离去……
游历天下之际,他亦是听闻过一桩又一桩的奇案、大案、惨案。
荆江州,埔县境内,一农夫残杀乡坤全家,上至七八十余的老母,下至才出生两三年的孩童,皆被其所杀。
然事出必有因,乃乡坤霸占农夫家宅,且抢其地契,致使农夫一家三口常年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无家可归。
乡坤势大,农夫报官无望,匹夫一怒,屠其满门。
他有错否?
有错,且按律当斩。
但当地所有农夫皆为其求情,县令无法受理,只能上报,郡府亦难以处置,又上报至州府,州府亲自遣特使于埔县收集查证。
最终,农夫获免死刑,但牢狱之灾终是不可免。
林洛曾找到那位深陷牢房的农夫,问之:“可曾悔之?”
农夫满是狼狈,却笑道:“为何悔之,那乡坤一家,作恶一方,便是那三岁小儿,都视我等为贱民奴隶,曾放言将我等喂狗,以后必当为恶,我亦有妻儿,为人夫,为人父,今只我一人,受这牢狱之灾,却护得妻儿不受风餐露宿之苦,又为何会后悔我所做之事。”
林洛默然。
内心,亦是有些许明悟。
赠其锻体之术,望其安然度过牢狱之灾,回归妻儿身旁,随后抽身离去。
……
徐阳州。
他曾见过屠戮一村之山贼,被官府抓获,全体押送刑场。
林洛仍找上山贼首领,问之:“可曾悔之?”
山贼首领狰狞一笑:“悔?若早知那村子竟还有一孩童存活,致使我等落得如今下场,却是无论如何都要将那孩童找出来杀了!”
林洛默然。
恶人本恶,何求其心存怜悯。
目送一群山贼,全体于刑场葬命,林洛找到那幸存之孩童。
“恶贼亦除,今后你当如何为之?”
孩童痛哭之际,亦答之:“恶人毁我家园,然终被剿灭,我亦将做那除恶之人。”
林洛了然,带其前往天元宗,又于郭晟怨念颇深的眼神之中再度抽身离去。
……
北漳州。
他亦是去过当初救助程淮之李家村。
与那老者畅谈。
“为何您会救助漠不相关之人,且不知其心,就不曾担忧过其人为恶,或为李家村带来灾难?”
老者笑曰:“若无利益往来,何人自甘为恶,世间为善者,总为多数,人人当为善先,天下,不就会更好?”
林洛大为受教。
拜别离去之际,见李家村一孩童聪慧伶俐,且以竹比剑,口中振振有词,竟是当初自己教与程淮师徒二人之御剑术口诀。
第105章 十年红尘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