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章 兔死狐悲,兵锋宜指肤施城[1/2页]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山风木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羯族食人的暴行,彻底点燃了王通心中的怒火。
  也激起了所有汉军时羯族胡人的仇恨,怒火如同燎原之火,燃烧在每一个汉军将士的心中!
  高奴城的事务一了,王通便迅速分兵数路,由熟悉地形的汉人奴隶引路,向四周的羯族部落展开了无情的剿杀。每一路军队都如同出鞘的利剑,直指敌人的心脏。”
  这是一场非常血腥的扫荡!
  由于高奴城一战,杀掉了两万五千多羯族青壮男子,周边羯族部落的青壮男子已经不多。面对汉军的围剿,他们根本就无力抵抗,只能选择投降。
  但是,汉军将士们并没有放过他们,纵然是投降,也不会留他们一人活命!
  通常是将整个部落围起来,所有羯族不论男女老少全部杀掉,再救出被他们奴役的汉人奴隶。
  将他们的房子、衣服、生产工具、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全部分给他们的奴隶。
  粮食、金钱、武器、盔甲、马、牛、羊、猪、狗、鸡、鸭等物,则全部收缴起来,由汉军统一分配。
  经过两个多月的血腥扫荡,汉军的铁蹄踏遍了高奴城周边数百里的土地,超过十五万羯族人在这场复仇之火中灰飞烟灭,曾经嚣张一时的羯族部落,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
  ……
  解救出的汉人奴隶也有六万多人。
  由于人口太少,不太适合按照里、亭、乡、县进行重新编制,便索性采用屯田的方法进行管理。
  具体的做法就是:每百人为小队,千人为中队,万人为大队,一共建立了6个屯田大队。
  实行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军屯。
  土地多得很,到处是抛荒的耕地。6个屯田大队每队划定一大块地方,先给他们半年的粮食,再给他们一些牛羊等牲口,让他们组织生产。
  生产所得,先免税两年。
  两年之后,再酌情按“十五税一”收税。
  除了这些被解救出来的奴隶之外,在上郡也还有一些自由的汉人,他们都是聚住在一起,修建了坚固的坞堡,再通过每年的胡人上供六成以上的粮食产出,而求得胡人不去攻打他们。
  在王通占据了高奴地区之后,周边的这些自由的汉人,也纷纷派人来联系王通,请求归附。
  经过统计,这部分人也有两万多人。
  王通接纳了他们,将他们也组成屯田单位,统一实行军屯管理。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并酌情在粮食方面给予救济。
  ……
  至此,王通管理的百姓人口达到了八万多人。
  不过,这还只是半个上郡。
  王通还只是攻占了上郡的高奴城,相当于掌控了南部的半个上郡,而实际上,上郡的郡治是在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
  由于正值冬季,天气异常严寒,不太适合行军作战。尤其是不太适合攻城战。所以,王通没有急着向北进军攻打肤施,而是选择先解救高奴城周边的汉人。
  这些被解救的汉人,尤其是那些汉人奴隶,全都对王通感恩戴德,许多人青壮都主动要求从军跟随王通。
  通过筛选,共得八千余人。
  再加上从高奴城解救的三千多汉人奴隶,王通的军队增加了一万多人,扣除伤亡,总兵力达到了两万五千余人。
  由于留下了近五千人驻守秦直道的那些关隘,在高奴地区的实际兵力为两万人。
  王通将这两万人打散重编,然后,趁着这个不适宜用兵的季节,抓紧时间对军队进行紧张而严酷的训练。
  ……
  粮草方面,现在也不缺。
  上郡本是汉人耕种了几千年的土地,在汉朝放弃上郡时,上郡的汉人百姓并没有同步撤离。
  胡人们也一直在利用汉人奴隶给他们种植粮食,而在此过程中,胡人也学会了种植。由于土地很多,粮食产出倒是不少。
第56章 兔死狐悲,兵锋宜指肤施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