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除了金条,周围还散落着一些银锭和几块玉牌。
      仔细清点了一下,一共30块金条,15块银锭。还有两块羊脂白玉牌,这玉牌一看就是上好的籽料!
      毕竟郑子龙重生前很喜欢收藏玉石,这点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拿起一块金条,只见金条一面上下各有一个“宝”字,中间有一个葫芦形的印记,印记中有“臣记”两字,另一面左右各有“三益”两字,中间葫芦印记两字“王铺”。
      记的前世,这些金条被证实是清乾隆时的十两金条臣记三益,被当做古董拍卖了的。一块有十两重,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就是一根金条重364克。
      银锭上则是刻着“清光绪年吉月太谷县源泰长五十两”的字样。也就是说一个重50两,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就是1900克。
      1987年国内的金价每克在80元左右。银价在6块7左右。
      只是现在能接手这些黄金白银的人不多,估计金条如果出手的话75块到80块之间。
      白银每克估计在6块钱。这样算下来每块金条价值在25000元左右,30个就是将近70万。
      15个银锭就是差不多17万,加起来差不多90万。
      这些钱放在后来不算什么,可是放在现在1987年,那可是相当于后来的一千万了。
      等处理完这批宝藏后,自己的事业就可以启动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把金条和银锭玉牌都装进了带来的麻布袋里,放进背篓背在背上。翻身出了窑洞。
      出来时间已经中午12点了,郑子龙决定先不回村子里,先去县城把黄金处理了!
      这时有实力吞下这么多黄金的人并不是很多,目前就自己知道的,整个县城也就那么几个人可以吃下这批宝藏。但是现在不是后来,这时候方方面面都要小心注意,不然最后可能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会身陷囹圄。所以最佳人选还是城西区的那个人,因为最安全。
      城西是县城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住的人都是一个村的人,都姓杨。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杨姓里面出了一个特别的人。
      这人叫杨信,现在42岁年轻的时侯在北疆下乡,回来后先是在保府市教育局工作。后来辞职下海经商。做起了倒卖牲畜的买卖,也就是把内蒙和青海一带的牛羊倒卖到华北和南方沿海地区,很短的时间就积累了上百万资产。
      但是做为后来人的郑子龙清楚的知道,这个杨信可不简单。手底下一帮人,都是当年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的,挣得钱都是染着血的。
      而且这人背后的人也是实力滔天。因为这人在2018年因为种植了整整一山头的罂粟,被气象局发现直接捅到了京都,京都方面绕过地方后直接进行的抓捕。
      本来应该是死刑立即执行的,后来被判无期关在秦城监狱。听说这样的结果就是他背后的人疏通的结果。
      和这样的人交易,虽然会有一些麻烦,但是只要把握好,又是最安全最没有问题的。而且如果真的出事,自己也不怕,毕竟自己的身手也不是唬人的。
      说起来自己真应该好好的谢谢自己父亲。因为父亲是打过越战的老兵,隶属特务连。一身功夫都是战场上磨炼出来的。
      父亲是退伍后,退伍不褪色。每天坚持都锻炼。自己从3岁开始就被老爸逼着一起锻炼,一直到13岁老爸遇难都没有断过。后来自己带着两个妹妹,为了活着,更是下了大功夫练习老爸教的功夫。
      自从妹妹们丧生火海后,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把悲痛化在了练习武术上,还为此专门找了沧县有名的八极拳宗师学习了好几年。
      重生前自己51岁,如果不论体力,只比身手的话比当打之年的特种兵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也是靠着这身功夫,少时的自己才能在县城打下赫赫的威名,养活了两个妹妹。
      记的那时自己为了活着,只要下面村镇有集或者庙会,就会带着几个本家兄弟在县城副食公司拿一些就是小孩子的吃食糖果,汽水,和烟,有官厅烟,玉兰烟还有旱烟丝。然后到下面去赶庙会摆摊,那个时侯的集市和庙会还没有城管和税务工商收费这一说法。
      但是有一群以老混混郄洪伟为首的地痞流氓,只要集市和庙会的时候就会挨着个的向摆摊的收所谓的一毛钱的管

第3章 得宝藏入县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