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另外一件事,便是印刷术。他虽不懂得印刷术,但却知道其大致的原理。他以印章和拓印来举例,告诉左伯,印刷原理跟拓印差不多,需要先将要印刷的内容制成版,称为雕版,再将其印在纸上。
左伯一时不明白,陈炎也只能尽量把他所知道的都告诉左伯。至于能不能弄出印刷术来,只能靠左伯自己了。
纸张的普及,也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整个青州仍旧只有一座书院,便是东平陵的济南书院。书院已从最初的几十名学子,扩充到近千学子,一些冀州、徐州、兖州的年轻青年俊杰,也都慕名而来,只求能够入书院读书。
邴原每年都会向陈炎提交新入学的学子名单,陈炎也常常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例如王基、郭淮等三国后期的名臣名将,都在他治下的书院读书呢。
书院已经结业过两批学子,共一百五十多人,愿意留下来的,都被陈炎安排到地方上担任吏员。这些学子中,一些人身上背着助学贷款,不得不为陈炎效力,以偿还贷款。当然,大多数学子还是希望为陈炎效力的,毕竟他也已几乎是天下最强的诸侯。
蒙学的发展也是迅速,东平陵的蒙学数量达到三十间。在青州其他各县,每个县至少要有两间以上的官办蒙学,每间蒙学至少有五十个孩子。虽是远远不足以让蒙学普及,但也确实让很多人有了接受蒙学的机会。
倒是甄宓怀孕之后,蔡琬坐月子也结束了,她从甄宓手里把女子学宫给接了回来。当年陈炎随口让蔡琬建的女子学宫,如今也有上百名女子在里面读书。东平陵的官员也愿意把自家女儿送到女子学宫里面来,接受蒙学教育。当然,有些官员未必真心觉得女子应该接受蒙学,只是给陈炎一个面子而已。
说起蔡琬,陈炎还让她把他告诉她的那些民间神话故事给写下来。蔡琬闲暇之时,奋笔疾书,花了七八个月,终于完成了大半。陈炎自己亲自上阵,学后世的说书人,讲了一番,而他的妻妾们就是观众。他以前专门给别人洗过脑的,口才也算不错,讲得绘声绘色,几个妻妾听得如痴如醉。
他打算去找几个合适的人,把说书的本事学好,然后去章台表演说书去。他以发展文学艺术为由,把裴玄给找来,把他的想法说了一遍。结果裴玄对所谓的说书嗤之以鼻,现在的人哪能抛头露面,去说什么书?他反而对那些神话故事感兴趣,非要陈炎借给他抄一遍。
陈炎直言不讳,说把几个说书人给培养出来,到时想怎么抄都行,以后有了印刷术,还可以直接印出来。裴玄这才有了兴趣,接下了此重任。
华佗在东平陵,也是如鱼得水。他把医府给组建了起来,并在东平陵建起一家医馆,挂青州名头,称为青州第一医馆。馆内有八名坐堂医者,其中三人是他的徒弟吴普、李当之和樊阿,其余五人是从各地招募过来的,大多都是当地医术高超的医者。
第402章 忙于工作的陈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