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设内阁微臣预机务 开科举星宿聚翰林 (1)[2/2页]

武英殿 钟月玄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中书省之最高长官,署理全国行政事务;大都督为大都督府之最高长官,署理国家军政事务。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
  郑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等都曾做过丞相;大都督一职由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侄子
  朱文正担任。十几年过去了,太祖嫌丞相事权太重,处处掣肘不说,吆三喝五,前呼后拥,
  简直就成了第二朝廷。
  洪武十三年,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从此废除中书省,以法定形式规定,不许再
  设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提高
  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直对皇上负责;后来又担心部权过重,还会危及皇权,遂对应六部设
  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六到十二三人不等,首领官都给事中,才正七品。
  品秩不高但事权很大,不但有谏议之权,还有弹劾和监察之权,对六部加以牵制和监督,
  且比六部离皇上更近,就是和内阁一样在大内办公,皇上随叫随到。
  军政大权更不能忽视,亲侄子也不能放心,更不能放过。和杀胡惟庸前后脚,以“亲
  近儒生,胸怀怨望”,朱元璋乱鞭打死侄子、大都督朱文正,分大都督府为前、后、左、
  中、右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府,各管辖数省军队,而任职、简练之政令皆由兵部。
  五府、六部及执掌风纪监察的都察院、专典刑狱的大理寺、上达章奏的通政司皆对皇
  帝一人负责,自此,太祖再也不用担心大权旁落了。大权不再旁落,接下来的困惑是,面
  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和政事,他一个人根本处理不过来,何况他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不
  久,他就不得不设立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文华殿等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就
  是辅助他处理全国事务。
  建文四年八月,刚做了一个多月皇帝的永乐就感觉到了庶政的庞杂和繁芜,漫无头绪,永无穷尽,一个人无论如何应付不了。于是,也用起了父皇使用殿阁大学士的作法,命召
  对称旨的翰林院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称为阁臣。因人手太少,还
  是顾首不顾尾,很快又命侍读胡广,编修杨荣、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值文渊阁,
  七名阁员一起,基本上能把那山堆的事摆布开了。虽都是六七品的小官,待遇却迥异于众
  大臣,大内就餐,朝夕侍立,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兼备顾问,那是天子近臣啊,也不
  免引起很多人的眼热。
  七人入值后,把全国各地的政务、军务分为轻重缓急、分门别类排列起来,且在许多
  冗长的奏章前都作了节略,使皇帝能够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永乐一下子轻松多了,所以
  他对阁臣的辛苦和辛勤最为了解和称道,更因为常在身边的缘故,较外臣就有了更多的亲
  近,有时到了夜半十分就寝前仍赐坐榻前,议论机密重务。
  要说永乐选人的眼光也是洞见万里的。文辞华章,议论风生,当首推解缙,机枢之事
  不误,兼职大类书总裁官的事也是驾轻就熟,很让皇帝满意;杨荣机敏干练,表里洞达,
  于山川形势了然于心,长于军政,放眼高远;杨士奇举止恭谨,学行高雅,忠义激发,正
  气凛然;黄淮论事如立高冈;胡广为人能持大体;金幼孜长于文学;胡俨通天文气候之学。
  高矮胖瘦,各有所长,小到丛脞细事,大到宏政方略,参谋顾问,拾遗补阙,成就万全之
  策。永乐之兴奋,溢于言表。所以他曾在多种场合多次夸赞几位阁臣,并和蹇义、郁新、
  夏原吉等尚书们也说起过七人考满的留任之事。
  “陛下,臣有一议欲奏,不知当否?”永乐还沉浸在内心的欢喜中,翰林院编修杨溥
  远远奏道。永乐居高临下,扫视众臣,每人每天言一事,数百臣工就是百事,一年下来就
  有了几万件国计民生之大事,政无壅蔽乃朝廷之福,天下苍生之福。
  “朕也是古之贤明帝王的作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皇上,”杨溥略往前走走,他很羡慕受到旌表的阁臣,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去年,直隶、北京、山东、河南遇水旱之灾,各地虽按圣上之意开仓放粮,却遇到了新的不
  便。灾地官仓或是不足或是空虚,赈济所用需从远处调用,甚时,远水不解近渴。臣考查
  旧事,洪武年间曾定制,每县四境均设官仓,岁丰时以官钞籴谷,以备岁荒赈贷之需。又
  于乡间修筑滨江及近河堤岸,开浚陂塘为官田,所收粮谷也入官仓,以备水旱之灾。”
  他偷眼看看,皇上和大臣都在认真聆听,遂加重语气,“然数十年来,因有司庶务日
  渐繁杂,便民之事反倒猝不暇及,一遇灾荒,东筹西挪,莫知所措。近闻南方官仓十有九
  空,甚者连仓都没了。至于农事,更不堪言,堤岸坍塌,闸坝损坏,原所开陂塘也多被土豪侵占为私田。臣以为,须令有司遵依旧制,除被灾郡县外,凡丰稔之地仍用官钞籴入谷粟,以备荒年。其政绩纳入吏部三年考满,由按察司及巡按御史勘验实绩,欺弊怠事者一
  律治罪。”

第2章 设内阁微臣预机务 开科举星宿聚翰林 (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