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章 救岳丈尚书遭贬职 延朱雀君臣说求贤(1)[2/2页]

武英殿 钟月玄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信。而黄信大包大揽的“巨
  大罪恶”却把李至刚的罪责比下去了,反倒救了李至刚。永乐认为,都是黄信心术不正,
  故意以人犯为诱饵,索贿受贿,李至刚不过是其中一条上钩的鱼。于是,从轻处罚,赦免
  出狱,降为本部五品郎中,连他的岳父也沾了黄信的光,果然免死,流徙海南。
  “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永乐愤愤然,横眉立目,“明君圣人亦不为一生枉其法。法
  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身为部院大臣,行贿、索贿、受贿,以贿之多少量刑轻重,视我《大明律》为儿戏,此类人不杀,又何以儆天下?”他余怒未消,深感部院堂官不力,正好借机调整,换上得力的人。
  “着改刑部尚书郑赐礼部尚书,擢真定知府吕震刑部尚书,改工部尚书黄福为北京行部尚书,礼部侍郎宋礼任工部尚书。”
  众人面面相觑,在皇上波涛翻涌的愤怒心海中,谁也不知自己的命运如何漂浮。他高兴的时候如春风和煦,无微不至;但偶尔的一句不适,立即黑云滚滚,电闪雷鸣。永乐即
  位接近两年了,大小臣工还没有人能完全摸透他的脾气。
  好在皇上瞬间又风过雨停了,语气和缓,竟成了语重心长,“阁员近臣朝夕随侍朕之
  左右,勤慎不懈,尽职尽责,实属不易。而世之常情为,慎初容易保终难。朕常存于心,
  你等也要恭谨始终,通体识达,才能成君臣保全之美。”
  众人口里诺诺,却不敢往下想,伴君如伴虎,皇上又这么大脾气,谁知道哪天又成了
  第二个李至刚,或者,比他的结局更惨呢!
  永乐低头沉思着,片刻,抬起头,凝视远方,天高地阔。广袤的大地上,一拨一拨长
  袖阔带、身着不同颜色服饰的官员正从他的眼前走过,有的昂扬,有的猥琐,有的高傲,
  有的卑微,他们代天子牧民,他们的脾气秉性,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为人处事,他们
  的心底良知,就能决定整个大明朝廷的走向,因而,选人用人成了朝廷最最紧要的事,这
  也是吏部长期居于各部院之首的原因。
  “宜之,吏部表率百僚、铨选官员,”是永乐和风细雨对吏部尚书蹇义的话,由李至
  刚、黄信,他又联想到选拔官员的衙门,“此乃进退庶官的要害衙署,纵观历朝历代,官
  不得其人则贻害无穷啊!《书》曰:‘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不任。吏
  部铨选之责尤其重要。”
  风平浪静了,大家揪紧的心渐渐放下,轻舒了一口气。
  永乐接着说,“初唐之所以称盛唐,与铨选之法密切相关。入仕之前,其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即体貌丰伟,也含了修身的意思;二曰言,即言辞辩证,正气凛然;三曰
  书,即楷发遒美,写的一手好字;四曰判,即文理优长,文章千古。然朕认为,仅有此四
  者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心术,即德行,心术不正,有才也不用;德行俱佳,番人、蒙人一
  样深信不疑。所以,你等在铨选官员上要精心、再精心,在辨别邪正上要依理不依情,在
  使用人才上要倚才不倚党。”
  永乐意味深长,有感而发,开始了他的有关人才的阐述。
  “其一,能者为才,英雄不问出处。你们知道,朕的身边有不少军官、侍卫、太监是蒙人、番人。前日,有人上言,劝朕说虎贲禁卫要远外夷,还给朕列举了玄宗之几丧唐室、徽钦北徙之耻,归之为君主亲近夷狄所致,朕不以为然。天之生才,何处没有,如元太祖
  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皆天降之才;君之用人,又何分其类?汉武帝用金日磾,唐太
  宗用阿史那社尔,忠心耿耿,战功赫赫。至于玄宗之任安禄山、徽宗之宠小人所致的夷狄
  之祸,并非用了夷狄之人,全在用人失察及荒纵无度。春秋之法,夷入中国则中国之人,
  朕为天下之主,覆载内之贤才岂有弃之不用之理?其二,取其所长,量才录用。你们知道,
  汉武帝于郡守的除用胜于朝廷衙署,且郡县之事无论大小未尝不曾深知,郡守们常有皇帝
  每每亲临其境的感觉,兀自不安。何者?郡县乃牧民之官,郡县和百姓最近,郡县代表朝
  廷。由此,朕的用人几近汉武,才优者在朝廷部院任事,以展其才;德厚者辟为地方守令,
  厚德载物。今后但凡部院、郡县官吏任满,对有远见、识大体、具才者可继续留在部院办
  事,贤德知着者则升职到地方有司任事。”

第4章 救岳丈尚书遭贬职 延朱雀君臣说求贤(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