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踪建文永乐选智者 乘长风龙江造大船(2)[2/2页]

武英殿 钟月玄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船厂就造了四十余艘巨船,个顶个的漂亮结实。”
  “登过了造好的船?”
  “臣想着说不定哪日皇上会一纸敕命,叫臣航海西洋或下海捕倭呢,不但登过,每一艘大船完工,臣都要亲自督阵,到长江里航行几十里,好用,非常好用!”
  龙江船厂隶属京卫,在都督府刘江麾下。这个船厂是在元代旧船厂的基础上改建的,有很深厚的制造基础和技术优势,洪武年间建造的大小船只少说也在几百艘以上,能工巧
  匠多达数千人,连永乐即位后新建的浙江、福建、苏州等几个船厂的匠师都是从这儿拨去的。
  “只是没在海上试过,风平浪静的江水与风高浪急的大海对大船的考验大不一样啊!”
  永乐想得更远、也更实际。
  皇上单独陛见了见过战阵、颇有些智谋的郑和,刘江开始还没往深里想,见皇上不接
  他的话,金忠也不言语,才明白下西洋的统帅已经敲定了,难免有些失落,更对皇上用中
  官驰骋海上的做法不大满意,又不便多嘴,僵在那儿,默然不语。
  “这个,陛下不用担心,下一步就安排大船到海里去试试
  ,
  以确保浩渺大海万里航行
  的顺畅。”宋礼信心满满,“其一,巨船远航西洋之际,还会带足随船的匠师,从维护上
  予以保证;其二,按陛下旨意,建造巨船的本身就为抵御风浪。龙江船厂所造最大之船,
  长有四十四丈余,阔有一十八丈,九桅十二帆,整整装下一座奉天殿还有富余呢!中等船
  也有三十七丈长,阔一十五丈,也比奉天殿略长一些,若不遇极恶劣的飓风天象,几十艘
  巨船星云一样镶嵌在大海上,那才真叫壮观呢!”
  沧海一粟!永乐默念着,与横无际涯、苍穹般的大海相比,不要说船,任何一件庞然
  大物,就是钟山,就是整个南京放进去,也不过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永乐望着远方,满
  腹心事,他的心好像已随着下西洋的大船颠簸起伏在了茫茫的大海上,他不敢想象黑夜中
  的波诡云谲,就是这白昼的惊涛骇浪也足以让人惊心动魄。从准备下西洋那天起,就有人
  不断上折子,说皇上兴师动众,好大喜功,空耗国家糜饷。当然,他的那些旨意里,也只
  能说些宣谕海外的冠冕堂皇的原因,军事层面的不能说,还有更隐秘的,也不便说,他只
  能以自己的一己之身承受臣子们善意的不明就里的质问,以皇帝之威权震慑那些恶意的伺
  机而蠢蠢欲动的人。
  “朕拟于春夏之际启动西洋行程。凡通晓天文地理、牵星过洋航海之术、各式东西洋
  针路簿、船舶驾驶、修理之人及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
  医士、铁锚手、水手、木艌手等,于五月末统一到兵部武选司挂名,随船远航西洋,一应
  俸禄优厚;朕和金忠商定,拟用内官监太监郑和为出使西洋正使、总兵官,你等看看还有
  何不妥?”
  皇上的思虑还有不妥?明摆着的事,今上对太监出奇地信任。在他即位的两、三年里,
  太监奉使已成了家常便饭,侯显、乔来喜出使乌斯藏,李达出使西域,海童出使鞑靼、瓦
  剌,敕劳、往谕爪哇、暹逻、满剌加的太监不绝于途。不过,那都是些小小的使团,与郑
  和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下西洋之事虽已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但皇上一说出来,让一个太监率领二万多人的海
  上船队出使西洋各国,众人心里还是不大舒服。但皇上已提出人选,还容置疑?
  几个臣子不说话,永乐就知道他们心里或多或少的抵触和不满,进一步解释道,“洪
  武年间,三保曾随朕多次巡边,靖难时也在朕的左右,无论智识、计谋、胆略、马上步下
  功夫在内臣中都堪称一流。”
  金忠也忙来打圆场:“在皇上身边,郑和表面上是内侍,实际上却是个护卫头领,洪
  武二十三年北征蒙元乃儿不花,郑和第一个冲进敌营;靖难时,也是郑和多次以高大身躯
  为皇上遮挡箭雨,立下不少战功。所以,皇上即位后,就赐他‘郑姓,单名一个‘和
  字。可以说,郑和有过带兵的经历。此外,列位想想,郑和身高近丈,虎背熊腰,壮如雄
  狮,声如洪钟;做事有条不紊,处变不惊,就这临大事而不乱的儒雅气派,是不是足以彰
  扬我大明皇上威加四海、抚绥万邦的天威?郑和为使臣,是皇上慧眼识人哪!”
  这一番剖白,还真让几个人对郑和有了新认识,宋礼虽不大知情,但郑和于外廷大臣
  的谦恭有礼他是知道的,不是狐假虎威、不可一世那种人,心中也就释然了。杨荣因在内阁,和郑和早就认识,也听说过郑和的一些事,此时,瞥见皇上期待的眼神,顺水推舟道:“郑和年轻有为,处事妥当,皇上没有看错人。”
  “郑和的事容朕细细斟酌,”永乐的人选虽然定了,但还是假意谦逊一下,让臣子们心里舒服,“你们各自回衙理事,金幼孜草敕,征召材人,全力做好出使西洋准备。”

第6章 踪建文永乐选智者 乘长风龙江造大船(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