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昨天的殿试过后,整个汴京城便处于一种半静默的状态。
  没有放榜,就不知道新科状元到底是谁,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
  因为只有寥寥数人的试卷是由武文彬直接定下来的,其余的试卷都是由考官直接批的,所以时间上就有些长了。
  考生交卷后,试卷先由宦官收上来,交给
  “编排官”。
  编排官会去掉试卷上考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糊名,并编上相应的字号;
  之后交给
  “封弥官”
  进行誊录,由专人将考生的答卷重新抄写一遍,避免考官认出笔迹。
  每一份誊录过的答卷都要再交由宦官审查,盖上
  “御药院”
  的大印(宋朝没有
  “御书院”,御药院本是皇家医疗机构,因皇帝对宦官较为信任,让其参与科举事务以监督官员);
  最后交给
  “考官”
  批改答卷和拟定名次,考官拟完名次后,再交给
  “覆考官”
  重新批改和拟定名次。
  如果考官和覆考官拟定的名次差异太大,可能会让考生补考,之后再次进行糊名、誊录、审查、盖章、批改、定名等流程。
  然后经过考官和覆考官的评定后,会初步确定考生的名次。
  为了确保公平公正,还会有专门的官员对考官和覆考官的评定结果进行审核。
  例如,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答卷或者名次,会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审议。
  所有考生的名次初步确定后,最终的结果需要呈递给皇帝武文彬进行确认。
  皇帝拥有殿试结果的最终决定权,他会根据考官的评定和自己的判断,对考生的名次进行最后的确认或者调整。
  皇帝确认后,便会举行放榜仪式。
  在仪式上,大臣会按甲第唱进士名字。
  通常是在宫殿或专门的场所,皇帝
  “临轩唱名”,也就是亲自宣布考中进士的考生名单,包括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等不同等级的进士。
  每唱到一个考生的名字,旁边的卫士会高声传呼,响声如雷。
  唱名结束后,会将写有进士名单的金榜张贴在皇宫外或其他指定的公共场所,如在汴京的宫殿外、城门处等人员密集的地方,以便考生和民众知晓。
  放榜后,新科进士们的名字会迅速传遍京城,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
  ..............
  三日后,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繁华热闹的汴京城迎来了一件盛事——殿试放榜!
  经过数日紧张而又忙碌的评定工作,本次殿试的最终结果终于揭晓。
  在庄严宏伟的太和殿内,武文彬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亲自“临轩唱名”,宣布了本次殿试中脱颖而出的进士名单。
  皇宫外,大批民众如潮水般涌向张榜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他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人群中夹杂着众多考生,他们神情各异,有的面色凝重,眼中闪烁着焦急与不安;
  有的则神色自若,似乎对自己充满信心。
  每个人都将目光投向金榜,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不时传来阵阵惊呼声,那是中榜的考生们激动地欢呼雀跃。
  而那些未能上榜的人,则垂头丧气,摇头叹息,但他们并没有过于沮丧,因为即使未被录取,朝廷也会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和待遇,让他们不枉此行。
  站在人群边缘的刘思聪,无需费力挤进人群,一眼便望见了自己那耀眼夺目的名字。
  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因为他成为了本次殿试的状元!
  状元:刘思聪,这几个字如同璀璨星辰般闪耀在金榜之上。
  站在刘思聪身旁的几位同乡此时也看到了那金榜最前头的名字,脸上纷纷露出惊喜和羡慕的神色,一个个激动地向他表示祝贺。
  "刘兄威武!我就知道你不是凡人,如今竟中了状元,真是一步青云直上,前途无量啊!"其中一人兴奋地说道。
  "是啊,从小思聪就智慧超绝,异于常人,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你可不能忘了兄弟们啊!"另一人也跟着附和道。
  "哈哈哈,今日必须要好好庆祝一番,我来做东,咱们一定要不醉不归!"还有人热情地提议道。
  听着身边人的恭维和祝福,刘思聪心中虽然高兴,但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
  他微笑着谦逊地向大家还礼,并说道:
  "诸位兄台过奖了,思聪只是侥幸而已,实在当不起诸位的夸赞。往后我们都是同僚,同朝为官,既是同乡,又是同事,理应相互扶持,多多亲近才是。"
  听到他这番诚恳的话语,众人都面带笑容地点头称是,表示赞同。
  然而,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可惜今天的酒席可能举办不了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转头看向说话之人,只见他接着解释道:
  "一般情况下,放榜后朝廷会为新科进士们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名为'琼林宴'。

第589章 金榜题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