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章 辽东军情[1/2页]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终南九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各位老铁,最近流行感冒高发期,大家要多注意,因为我已经中招了,这两天带病上岗。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多多点评,看到消息我都会一一回复的。
     江宁面带笑容,开口问道:“魏公公,昨日皇上大婚,怎么没瞧见您的身影呀?”
     魏忠贤惊愕地说:“江大人,咱家昨日可是一刻都没闲着,忙前忙后地张罗着呢!
     许是江大人事务繁杂,没留意到咱家吧?”
     江宁点点头,略带歉意地说:“实在不好意思,本官昨天忙得晕头转向,竟没注意到魏公公。”
     二人有说有笑,各自领着一众小弟入宫,往奉天殿走去。
     这时,魏忠贤凑到江宁身边,压低声音说道:“江大人,您可知道,昨日皇上大婚,先是在拜天地的时候,太庙内的太祖神像和灵牌竟同时掉落地上。
     后来晚上大宴群臣刚开始,太祖的神像和灵牌又掉了一回。”
     听到这话,江宁顿时大惊失色,心中暗忖:“难道这《大明不妙曲》的影响,竟连已经去世200多年的老朱都波及到了?”
     魏忠贤接着小声嘀咕:“后来咱家已经叮嘱过打扫太庙的那些小太监们,让他们把嘴巴管严实了,别到处乱说。”
     江宁赶忙说道:“兴许是太祖爷看到皇上大婚,一时激动,神像和牌位才不小心掉下来。
     不过,此事魏公公安排得妥当,绝不能传出去。”魏忠贤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这时,魏忠贤脸上露出一抹坏笑,说道:“江大人,给您透个小道消息。
     咱家听说,杨涟和左光斗二人夜宿青楼,乐不思蜀,最后还因为没带银子,被青楼给扣下了。
     想不到这两位平日里总把忠君爱国挂在嘴边的朝廷大臣,竟是这般德行。”
     江宁笑着附和点头:“是啊,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呐。”
     两人一边说笑着,一边来到了奉天殿。
     只见身着龙袍的朱由校,脸色略显惨白,顶着一对浓重的黑眼圈。
     紧接着,皇后张嫣也来到殿中,接受百官的朝贺。
     江宁见状,心里明白,昨天那一套繁琐的大婚流程,把自家这位如同兄弟般的皇帝陛下也折腾得不轻。
     随后,朱由校带着皇后张嫣简单接受了百官朝贺。
     之后,张嫣便先行离去,接下来朝堂便进入日常办公环节。
     就在这时,江宁的小弟温体仁突然站了出来,高声说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朱由校点头示意:“准奏。”
     温体仁一脸严肃,朗声道:“陛下,臣要弹劾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涟和右佥都御史左光斗。
     此二人身为朝廷重臣,竟夜夜流连青楼,最后还因未带银两,写下欠条,如此行径,实在是败坏朝纲,请陛下严惩。”
     听到这话,原本还有些昏昏欲睡的朱由校瞬间来了精神。
     此时,一旁东林党的众人顿时阵脚大乱。
     礼部左侍郎孙如游赶忙跪倒在地,急切说道:“启禀陛下,温大人这是在诬陷!
     左大人与杨大人一向为官清正,绝不可能做出此等有辱朝廷颜面之事。”
     温体仁冷哼一声,驳斥道:“杨大人和左大人从青楼出来的时候,可是有不少人亲眼目睹,孙大人莫非是不信?
     需不需要本官把证人唤来?”
     孙如游顿时被憋得脸色涨得通红,只是不住地恳请皇上明察。
     他身后,一众东林党官员也纷纷跟着跪倒在地。
     如今在朝堂之上,东林党势力势微,仅剩下杨涟、左光斗二人挑大梁,他们二人绝不能再倒台了。
     朱由校心里很清楚,这背后八成是江宁在搞鬼。
     至于魏忠贤,他还没那个心思和头脑策划这些。
     沉思片刻之后,朱由校神色冷峻,沉声说道:“杨涟、左光斗二人,身为朝廷重臣,却无视朝廷法度,流连青楼,还写下欠条,实在是有失体统。
     念及此次是初犯,罚俸一年,下不为例!”
     眼见朱由校对此事只是做做样子、从轻发落,众人也不再追究。
     就在这时,内阁首辅孙承宗站出来,恭敬奏道:“启禀陛下,如今恩科即将来临,还请陛下钦点此次恩科主考官。”
     朱由校思索片刻后,开口道:“此次恩科文考,便由孙师傅你担任主考官,工部尚书徐光启、吏部尚书杨鹤为副主考。”
     随后,朱由校又接着说道:“至于恩科武考,由锦衣卫指挥使江宁担任主考官。”
     说到这儿,他语气一顿,随即冷哼一声。
     站在大殿之上的英国公张维贤和定国公徐希二人听闻,顿时脸色变得惨白如纸。
     他们心里清楚,这是他们之前撂挑子,皇帝对他们有所记恨了。
     紧接着,朱由校开口宣布:“至于副主考官,就由内阁次辅袁可立、兵部左侍郎李邦华担任。”
     随后,众人恭敬领命,朝会至此结束。
     江宁打着哈欠,慢悠悠地朝着宫外走去。没想到刚走没几步,就被内阁的袁可立叫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宁赶忙上前打招呼:“下官见过袁阁老。”
     袁可立轻抚着胡须,笑着说道:“江大人不必如此多礼。
     既然皇上任命我为本次恩科武举的副主考官,我便想着与江大人商量商量相关事宜。”
     这时,江宁左顾右盼,疑惑道:“不是还有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大人吗?
     怎么没见他人呢?”
     袁可立笑着解释道:“这位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如今还未正式到任,之前赋闲在家。
     前些日子,我和孙阁老联名举荐他担任此职,想来这一两日就该进京了。”
     江宁听后,随即点了点头。
     对于李邦华这个人,他还是了解的。在历史上,李邦华很有才干,曾奉旨整顿京营。
     只可惜权贵从中作梗,再加上崇祯皇帝犹豫不决,顶不住压力,最终把李邦华撤职。
     从那以后,朝廷官员见一心干实事的李邦华落得如此下场,便更加没人愿意用心做事,都开始混吃等死。
     江宁困意如潮水般涌来,实在支撑不住,赶忙对着袁可立拱了拱手,满脸歉意地说道:“袁阁老,下官最近着实忙得不可开交,困得两眼都快睁不开了。
     要不这样,等李邦华大人到任之后,咱们再一起商议此事,您看如何?”
     袁可立眼见江宁顶着重重的黑眼圈,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笑着说道:“如此也好,江大人这些日子为皇上大婚四处奔波,确实辛苦了,快些回去休息吧。”
     江宁又拱了拱手表示感谢,而后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午门之外,爬上马车便倒头大睡。
     许显纯和田尔耕驾着马车,将江宁拉回镇抚司衙门,又把他抬到办公房内。
     这一觉,江宁足足睡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日上三竿,江宁才刚刚起床。
     就在这时,田尔耕火急火燎地跑来报告,说辽东锦衣卫千户宇文风送来了密报。
     江宁一听说这是辽东送来的密报,着急忙慌地开口吩咐:“快念!”
     田尔耕立马开始念:“努尔哈

第43章 辽东军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