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开始匹配新厂区规划方案!”
【叮,收到宿主命令,现在开始匹配新厂区规划方案!】
一声系统提示音后,南海汽车厂新厂区设计方案,渐渐开始和新厂区的规划图融为一体。
看着新厂区那片广袤的土地,杨威顿时觉得自己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
毕竟十万辆南海龙王的订单不是个小数。
而且杨威心里盘算着,随着南海汽车的名头越来越响亮,外界的订单也会像雪片一样的纷沓而至。
如果产能跟不上的话,那么在市场销售环节有再多的订单也吃不下来。
“绝对不能让产能,成为市场发展的瓶颈!”杨威心中暗暗发誓道。
一辆车从生产到交付使用,总共经历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环节。
杨威略一盘算了一下,前三个生产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厂房面积,且全部采用自动化流水线工艺。
这样的好处就是保证了产品的均好性。
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削减了,企业的招工量,毕竟人手不足是南海汽车厂,现在最大的问题。
而最后的总装环节,即便杨威现在拥有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装配机器人。
但汽车的装配仍需要大量的成熟技术工人。
而南海龙王这辆车,不管从设计水平,还是装配工艺上,都远远超出了现在这个时代对汽车的定义。
按照现有生产规模,年产量十万辆南海龙王,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讲,还真是杯水车薪。
想到这儿,杨威大笔一挥。
原来的四大生产环节,相应的车间。
立刻被杨威扩建了十倍的规模。
全自动流水线作业,智能机器人,五轴机械臂,高精度检测线,这些黑科技全都被杨威一股脑地安排在了新厂区中。
经过了盘算之后,这些设备足足要投入两百亿之多。
杨威思虑了一下,看来真有必要考虑将研发区尽快提上日程,并且引入国内高校,在这里设置分校。
与其在人才市场上招人,还不如直接从院校定向培养,因为后者不仅成本比较低,而且定向培养出来的员工,可以最短时间适应工作岗位。
而纵观整个华夏,现在华清和同济两所大学,无疑是理科院校中的佼佼者。
不过和这样全国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建立联系,并引入分校,这还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虽然科技兴国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不得不说,各个院校之间也有自己的技术壁垒。
这也就导致了每家各有所长,却很难互通有无,达到快速提高的无奈现状。
可是从零做起,这对南海科技开发区,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
想到这儿,杨威不禁一阵头疼。
产能要抓技术也要抓,现有的汽车产品要提高生产效率,新产品的研发也要提上日程。
毕竟未来南海汽车厂面对的竞争对手,可是雄居世界之巅的那些国际车企。
万里征途,始于足下。
看到这一大片等待开发的区域,杨威还真有些百废待兴的感触。
每当杨威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时间就会过得非常快。
&nbs
第118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