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实一想便知,这是巡抚的失职了。可是当着这么多人,也没有必要去拆穿他,以后在陕省,还要多多仰仗这位邢大人。
      不过也算是看出来了,这通省的官员们,都是凑热闹的多,真正没有个靠谱的,凌小云也没什么和他们聊下去的想法了。来到这里,就算是拜码头,见到了这位巡抚大人,就算是完事了。
      邢大人出于礼貌,要留他们吃饭。也都以军务繁忙不得耽搁为由拒绝了。
      回到咸宁后,他们在商议如何对策。此时,咸宁城内除了凌小云带来的不足千人之外,只有衙役捕快不足百人,还有一个在此驻扎的百户所,但是人员也是严重不足。
      看样子,手里头可用之兵就只有这一千多人了。现在在这里征兵似乎不存在条件,也不存在时间了。所以,只能充分把这些兵利用到极致了。
      第二天,果然巡抚衙门用通封书简送来了一份情报。但是这份情报实在是乏善可陈。里面基本都是一些估算的数字,连具体的地名都说不出来。实在是郁闷的很。
      凌小云对自己的部下们说:“不怕虎狼敌人,就怕猪队友。这位巡抚大人就是咱们的猪队友了。我们指望他,实在是指望不上的了。看样子我们得自己想办法弄清情况了。”
      正在他们为此大费脑筋的时候,咸宁县令史逸文前来拜谒。
      落座之后,凌小云先是客气一番,然后说道:“史大人公事繁忙,还有空来看凌某和这些兵士,着实让我等感念在心。”
      史逸文却说:“凌大人,您不必客气。我虽然是个县令,却也不甘于就在堂上坐着,扔签子打板子。我想,您肯定是在犯愁孙可望行止的事吧。而巡抚衙门却没有确定的情况说明来供您参详。”
      和聪明人交流就是好,因为完全不需要考虑话怎么说,该怎么说对方才能明白。
      凌小云虽不明白史逸文为什么会这么了解自己此刻的困扰,但既然他这么问了,也就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手里肯定有我感兴趣的东西。不然,他就不会来了。
      想到这里,他离座行礼说:“史大人此来,必然有教于我。”
      史逸文也连忙还礼说:“凌大人太过客气,下官实在不敢当,不过我也对这个孙可望很有兴趣。他虽然是张献忠的养子,所部却对大西军一直若即若离。如果对其攻击,大西军其他部分不一定会救援。另孙可望虽然号称两万人,但实际能作战的,不过就六千余人。其余的不是家属,就是老弱罢了。他们现在就是长安县附近,还没下一步的行动。”
      这情报对凌小云来说,简直是大旱之中及时雨了。他虽然不知道,这个史逸文一个县令,为什么会对大西军这么了解,甚至是对孙可望这么了解。可是,有一个这样的队友,实在是太幸运的事情了。
      所以他说:“史大人不愧是李部堂的高足,虽然如今是县令,但当此之世,何愁日后不拼一个高官显爵。”
      这倒是让史逸文有点吃惊了,他问凌小云:“凌大人如何知道我的座师是李先生?”。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祖天吉笑说:“史大人有所不知了,这凌大人能从八品总旗拔擢为正五品千户,就是李部堂推荐之力。虽然没有师徒的名分,实际上也有师生的情分了。”
      凌小云也说:“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与史大人倒是可以论得上是师兄弟的关系了。”
      既然话说到了这一层,两人的关系自然是更近了一步了。相对来说,这个县令史逸文也就被大家公认成为了自己人。
      作为自己人,史逸文也向大家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其实他来做咸宁县令是属于贬谪的,很是委屈。
      他是二甲第二十八名进士,虽然排名不算是很高,但很幸运的进了翰林院做了庶吉士。三年散馆,被授予翰林院正六品修撰,这本来是大好的前程的。
      因为在大明有一个不成为的规矩,非翰林出身不得入阁。踏进了翰林院,就一大步踏入了内阁。
      后来,在翰林院干了三年的抄写工作之后,更上一层楼,被授予詹事府从五品少詹事。
      可不要看轻了詹事府这个机构,这

第43章 计将安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