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山已经是李自成的一座死地,无论是刘宗敏还是宋献策,这两位之前的大将和军师,已经对战局相当的不乐观。
李自成自己却对此没有别的太多的想法,他觉得凭借自己的人望和实力,以及现在的态势还是可以争一争的。大不了还是去流窜作战,又不是以前没这么做过,自己无非就是流军出身,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地盘,走到哪里打到哪里。
打到哪里,吃到哪里,这就是他一贯的方针。这个方针让他逃过了很多的劫数,一直逃到了今天。而且现在李闯王的名头仍然是响当当的一块牌子。
所以他对于现在的情况,仍然是相当的乐观,这种乐观的态度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他的士气,让他的士兵们也跟着乐观起来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件好事。
可是吴三桂却是一个相当认真的人,只要是他认准了要做的一件事儿,那就必须要做成要做好。
而现在在他看来最为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把这位李闯王打回原形。这还不够,不仅要痛打落水狗,更重要的是要把这只落水狗捉住,直接煮了吃掉。
从这个角度来看吴三桂本人对于剿杀李自成的想法,甚至要比多尔衮更加的迫切。不然的话,怎么样才能好意思拿人家这份工资,要人家这个爵位呢?
吴三桂其实在投降之初还是对于清朝十分忌惮的,毕竟他自己当年是大明的平西伯。马上就投降清朝,好像是有一些见风使舵的意思,并且不知道大清将如何对待他。
但是现在看来多尔衮相当的够意思,顺治皇帝也相当的够意思。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这就是吴三桂此时此刻的想法,而且他也想证明清朝投入和付出并没有错。
多尔衮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在前方打的如此辛苦,却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而吴三桂来了之后李自成竟然没有还手之力。
现在看来,当初对于吴三桂采用什么样的政策都是值得的。因为这位吴三桂确实是物超所值,而且多尔衮此时此刻也对吴三桂有了一个更大的认知,那就是这位顺义王实在是才堪大用,以后还有更多的用处。
现在李自成已经到了,功败垂成的千钧一发之际,他现在已经完全被打的只有招架之功,没还手之力了。
宋献策和刘宗敏一直就在劝说他,马上放弃九宫山转战他处,徐图再举。不然的话,如果继续留在这里,很可能马上就会被消灭掉。
李自成也是这个意思,所以他马上命令两人去部署一切,三日之后准备突围。
可是没有等到三天之后,多尔衮和吴三桂合兵一处,对他发动了最为强烈的进攻,而且没日没夜。清军后方也送来了对于这次战斗强有力的支援武器,红衣大将军炮。
红衣大将军炮是红毛国人设计的,传到国内之后也由孙仁化等人对其进行了改造
第137章 大顺灭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