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多尔衮下达了强攻命令,命令他的部下们在三日之内必须要把城池给攻破。不然的话,那么攻城的将官要斩首,换一个人重新去指挥攻城,直到攻破为止。
每个人的期限都是三天,而将官们听到这个命令之后几乎是人人自危,他们觉得摄政王的脑子生锈了。
这位摄政王真的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就是在他自己亲自的指挥之下,中前所仍然是固若金汤。
凌小云愿意守城就守城,不愿意守城的时候经常会出来随时给他一个突然袭击。而他自己也完全没有办法,还被气的背过气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苛责自己的将官都是以一当百的万人敌了。
但是王爷下的命令该执行的还是要执行,有意见的话只能保留意见。所以当他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只能够严格地执行多尔衮下达的命令。毕竟官大一级都压死人,何况这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摄政王。
三天之后在清军的强攻之下,明军仍然巍然不动。而且根据守城的优势,杀清死军3700人。几乎是每一个送上去的清军都成了送人头的人了,明军几乎在没有太大伤亡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这样的战果。
事后清点,明军伤亡所在人数,总共未超过三百人,这是一场严格不符合战斗比例的战斗。
女真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这是一个曾经传扬了多年的神话,而这个神话,在当初的宁远被大明的宁前道袁崇焕给打破了。在袁崇焕打破这个神话之后,又有多次被明军将领给打破,多尔衮几乎都开始怀疑人生了。之前这么不禁打的明军将领,怎么就这么给力呢?尤其是这个凌小云。
进攻并没有什么效果,将领们一如既往的在城下啃着成砖,可是知道他们崩了门牙也没有太大的进展。
凌小云仍然是悠哉悠哉的在城头指挥着有条不紊的作战,明军似乎从来都没有对外面的攻势当回事儿,而他们只不过把这些前来进攻的敌人当做练手的器械。
这段时间以来,虽然说孙可望并不赞成凌小云在城内坚守不出战的策略,可是事实证明,凌小云的策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的。
在城外的清军,如果和他们正面对敌,战斗力自然是清军占优势。可是他们攻城就占据了客场,明军在主场优势之下几乎是指哪打哪,所以凌小云的对策起到了决定性的效果。孙可望现在才明白凌小云这样做有他的道理。
现在眼看清军士气十分疲惫,而孙可望又急于作战,所以凌小云就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指挥自己的部下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反攻。
但是也告诉他,此事不能应该操之过急,要明白和清军的作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清军什么人都能够击溃,那也就不是天下无敌的清军了。
&
第143章 可望击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