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姜破口大骂:“你这个应劫的孽障!你……”
“拖下去!”
虎士上前来拖,顾忌武姜身份,不敢用力。
武姜挣脱开,还想讲理:“君上!你忘了……”
“她再妄言一个字,尔等终身为奴!”
虎士不敢怠慢,捂了武姜的嘴。武姜再说不出一个字,被拖回宫软禁起来。
无论是郑武公和?生,还是公子吕和尹铮,都不想再听武姜的解释。尹铮为了推脱罪责,“事无巨细”往外倒。
“回禀君上。君夫人早先借虎士之口,传令臣,说夜晚难昧,让臣准备安神药。君夫人不让宫中医师安排,而让臣私下准备。臣有疑不妥,但想着是安神,并未深究,此事在城中医馆有记,可查。”
“昨日,君夫人又给出密旨,要臣将公子送至北郊函陵,到时候会有人来接。还说,公子出宫是君上的秘密安排,不宜声张。此事,北门守卫可做见证,臣绝无半点虚言。”
“臣半路遇袭,估摸着在路边昏睡了半个时辰,追至黄水边,已失了公子踪迹。回城求证,却得了君夫人遣来的人交口夸赞,便放下心来。下晌时,骤然听闻公子遇害的谣言,心生惧怕,找来几个坊主议事。竟才发现,那安神药,只要再加两味草药,催发药效,便能成为迷人昏睡的蒙害药。”
“臣以为公子遇害是谣言,让几个坊主暗中留心,查实谣言出处。恰遇到祭足来访,起了冲突,又得知公子并无大碍,这才按住性子,没来回禀。之后半夜遭到刺杀,得司马相救,捡回一条小命。臣所言,句句属实,请君上明察。”
至始至终,尹铮没提及公子吕半个字,将罪责都推到武姜一人头上。
郑武公问:“你何时与几个坊主有了交集?”
“都宗人掌管都城中的祭祀,坊主们要开火开坊,都要祭祀。所以,因公事有些交集。又因传闻自市井坊间而起,才找上门去。”
“昨日城中戒严,所有人不准外出,你竟不顾禁令?”
“此事牵扯公子,臣哪怕拼个粉身碎骨,也不敢怠慢。”
“为何不报司寇?”
“臣担心公子出城一事,确是君上密令,不敢轻易造次,怕坏了君上的打算。”
?生旁听着自己受害的经过,听到迷药的来历,他的心就更冷了,百般滋味翻涌,无法作为局外人,冷静看待。他知道,尹铮的话中有保留,却分不出真伪。
郑武公看向公子吕,面带笑容:“子封,他所言是否属实?”
公子吕不知不觉大汗淋漓。尹铮确实将罪责,全推给了武姜。但是尹铮却不知道,公子吕是进宫告了状的!事情的原委经这一闹腾,早都真相大白了。郑武公是在故意问他,考验他认错的态度。
公子吕对郑武公说过,尹铮用的人手,都是他手下的。现下,尹铮把他摘得越干净,他和尹铮之间,就更有说不清道不明,不可为外人所知的关系,引人遐想。看这样子,郑武公还准备留着尹铮,钓出幕后主使。尹铮是细作,却不能杀。所以尹铮的罪责,不能戳破。
公子吕苦恼了。尹铮不能认罪,那就是他的罪,就得把自己偏袒子都的事,从始至终都交代一遍。到时候,他默许子都怂恿朝臣谏言立嗣的事,就瞒不住了。郑武公最恨拉帮结派,假公济私之人。当年,公子清和公子岌两兄弟,就是这样被剥了官职的。
公子吕哆嗦道:“……属实。”
“那你认为如何处置?”
“这是君上的家事。”
“你是寡人的臣弟,寡人许你言。”
“臣弟是臣,不敢参言,一切听君上处置。”
公子吕到底还是选择了儿子……
郑武公站起身来,缓缓踱步至公子吕面前,半响,将公子吕从地上扶起:“到底是年纪大了,子封熬了一夜,这精神头大不如前啊。”
&nb
第218章 219恩威并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