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刘备襄阳大阅兵(上)[1/2页]

三国之纵横大汉 闲游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勋率军凯旋而归,刘备大喜,重赏有功将士。但是在实战中,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刘备让刘勋解决这些问题,并派诸葛亮协助他。刘勋在刺史府的议事大厅召集文武官员商讨此事。
      文官武将各自站成一列,此时襄阳也有不少的人才。谋臣有诸葛亮、简雍、糜竺和孙乾等人,以诸葛亮为首。武将有关羽、赵云、张飞、魏延等将领。
      “我军连战连捷,已经占领武陵、零陵两郡,很令人高兴。可是,我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今天召集大家就是为了找出问题,然后解决。”
      刘勋开门见山地说明召集大家来的原因,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意见。
      此时已经是秋末的时节,天气也变得凉爽起来。凉爽的天气让人很舒服。将士们刚刚得了封赏,心中非常的高兴。其中讨虏将军张飞在攻取两郡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刘备赏了他一百金。讨逆将军赵云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还斩杀了荆南第一猛将邢道荣,立有首功,获赏了一百五十金。灭寇将军魏延在战斗中很是勇敢,冲锋在前,屡破敌军,刘备赏他五十金。
      大家的心情都很好,发言都很踊跃。
      关羽首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我没有参加这次的战斗,但是从我军的攻城略地的速度上来看。我们的军队比起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军的士兵战斗都很勇敢,没有什么问题啊。”赵云认为将士们都很拼命,在战斗中也很勇敢,没有什么问题。
      “公子,我军连连获得胜利,能有什么问题啊。”
      张飞也是不理解,今天张飞的心情很好,没有怒目睁眼。
      “我军士兵作战勇敢,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军队的设置还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诸葛亮缓缓说道。他已经完全领会了刘勋的意思。
      “军队的设置有问题?”大家听到后大吃一惊。军队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做了系统的整训,军纪严明,军容整洁,战斗力也很强。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打下武陵和零陵两郡。
      大家不理解刘勋和诸葛亮的意思也在情理之中。像简雍、糜竺和孙乾等文臣,资质一般,只是一般的官员。赵云、关羽、张飞等人虽然都是当世的名将,然而他们只是战术家,并非战略家。
      战术家更多的是关注于局部,往往会亲临一线指挥,努力打胜每一场战争。他们只关注每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只要是胜利了,肯定会觉得没有一点问题,因为他们的视野并没有看那么远。与战略家相比,战术家往往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一次或两次的具体战役上,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细致的战役的安排上,他们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跳出一次战役来思考整场战争。
      而刘勋和诸葛亮不仅是战术家,更是战略家。战略家长于长远的全局性的分析。能着眼整个战局,且拥有极强的宏观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目光,并能全面详细正确的制定己方的战略方针,并能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的力量与资源,从而引导己方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战略家看问题都是非常全面的,不会太计较得失,而是着眼于大局。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战略家必备的技能。虽然这次胜利了,但是刘勋发现了军队不足之处。军队配置太粗糙。没有重步兵和轻步兵,重骑兵和轻骑兵之分。而且白耳兵既作为亲兵,保卫首府;战时又有一部分被拉到战场上战斗,导致平时训练没有针对性,发挥不出特色。
      重步兵对兵员素质、装备性能一般均有较高要求,为步兵中的精锐力量,无论攻城、野战均能有出色发挥。但是,重步兵移动的速度比较慢,而且会消耗大量的物力财力;轻步兵相对于重步兵的防护相对简单,是战场上的基本兵种,但是消耗低,战斗灵活。
      重骑兵通过冲锋产生的速度、动量对敌人阵地制造压制性的突破,主要用途是冲毁敌人阵形,打击敌人士气的超级骑兵,但是由于装甲覆盖高,机动性不好。而轻骑兵的装甲覆盖率也要远低于重骑兵,防护力小。但是,轻骑兵具有良好的战斗技能,可以独立作战,亦可与其他兵种配合,是自由和勇气的象征,是坚韧和执着的战士,因为其机动性强、作战灵活。
      “我军现有虎威左营、虎威右营;虎贲左营、虎贲右

第61章 刘备襄阳大阅兵(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