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章 忠义的黄忠[1/2页]

三国之纵横大汉 闲游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望着韩浩越来越远的背影,刘勋心中很是着急。他知道,韩浩颇有才能,如果让他逃回去,长沙城必然会更难拿下。然而刘勋却没法上前,因为城墙上的弓箭手死死地盯住了自己,如果上前一步,就会落入敌军弓箭手的射程之内。
      “公子为何不用弓箭?”
      身后的关羽好像看出了刘勋的心思,急忙提醒道。
      “嗖!”
      眼看就要冲进城里的韩浩,应声落下马来。
      “公子的箭法真是了得。”
      “是啊!是啊!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的箭法。”
      大家都很佩服刘勋的箭法,不约而同地赞叹道。
      刘勋却很平静,丝毫没有因为将士的夸奖而洋洋得意。“胜不骄,败不馁”是为将者必备的素质,刘勋深刻懂得其中的道理。
      甘宁的营寨已修葺完成,打了一天的仗都累了,大家都进入军营休息了,等待着下次大战的到来。
      安城内的黄忠早已接到韩玄的求援。
      黄忠手下的裨将军傅彤心向汉室,对黄忠说道:“我听说刘备的嫡长子刘勋以三千步军和三千骑兵大破韩浩的三万大军,实力不容小觑。我们只有区区一万人马,不一定是刘勋的对手。况且刘勋打着汉室的旗号,代表着正统,我们应该归顺刘勋。”
      黄忠听到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你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太守韩玄待我不薄,我军尚可一战。如果我背信弃义,不战而降,必为天下人耻笑。”
      傅彤见黄忠决心效忠韩玄,失望地说道:“将军的忠诚让人感动,然而汉军势大,我们断然不能力敌。如果前去救援等于是送死,不如守住安城,静观时变。”
      “此计甚好。”
      黄忠既不去救援韩玄,也不向刘勋投降。
      第二天一大早,刘勋在中军大帐召集大家商讨攻打长沙郡的大计。
      从事糜竺建议道:“敌军主力已经被我军消灭,长沙城内只有数万敌军,不如一鼓作气攻下长沙城。”
      “不可不可,长沙城城墙坚固,城池高大,强攻我军必然是损失惨重。”
      诸葛亮认为这招不可取,如果攻城损失过多的兵马,那真是太不明智了。
      刘勋听到后微微点头,很赞同诸葛亮的说法。
      “那我们该怎么办?”
      关羽急切地问道,他想以更快的速度拿下长沙。
      “长沙城外围有两大重镇安城和攸县。攸县由韩浩的儿子韩荣把手,屯兵一万。安城由名将黄忠把手,也有一万人马。要想拿下长沙城,得先拿下这两个重镇。”
      “为何?”
      还没等刘勋说完,甘宁就急切地问道,看来他也是立功心切。
      “如若不先拿下这两个重镇,我们在攻打长沙城的时候,他们如果在背后偷袭我们,那我军岂不腹背受敌?”
      大家听到刘勋的解释后,纷纷点头称是,心想,还是公子考虑的长远。
      “我准备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关羽将军率军一万,攻打攸县。第二路由我率领六千玄甲军,攻打安城。第三路,由军师率领剩下的人马,坐镇大营。”
      刘勋的安排很是妥当,大家心服口服。
      ……
      “不好了、不好了,汉军来了。”
      黄忠听到士兵的报告后,急忙登上城头,只见“汉”字大旗迎风招展。“安汉将军刘勋”的将旗也很是显眼。汉军虽然人数不多,然而旗帜鲜明,军容整洁,黄忠那是暗暗地佩服。
      但是,黄忠也不是怂货,率领全军出城迎战。
      “黄老将军,久闻你是忠臣,为何要效忠于乱臣贼子?”
      刘勋厉声问道,声音中含有惋惜之意。
      “韩玄待我不薄,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放马过来吧。”
      黄忠的态度很坚决,就是要效忠于韩玄。
      “黄忠,你不要不识抬举。再不投降,必将把你们杀得是片甲不留。”
      魏延是不耐烦了,破口大骂。
      “真正动起手来,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黄忠也怒了,他毕竟是一员虎将,也不会轻易认输的。
      “黄老将军,你我难道非要对战不可吗?”
      刘勋爱惜黄忠的才能,不忍心与他开战。
      “唉,你我各为其主,黄忠恕难从命。”
      黄忠还是不想投降。
      战争还是无法避免。
      刘勋令旗一挥,三千玄甲重步兵冲了上去。
      黄忠

第68章 忠义的黄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