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在南方沿海的小城里,一家茶馆的几位老者围坐一桌,
  摇着蒲扇,低声议论。张伯眉头紧锁:“陆峰去了那么久,
  如今龙国都快撑不下去了,他却杳无音讯,你说他是不是已经死了?”
  李嬷嬷摇头叹息:“你不要灰心,陆峰当年操控黑洞,
  就算在外太空,他也能借量子信标回传,只是目前通道紊乱,
  难以突破屏障罢了。”
  两种声音在现实与期待之间碰撞交织:质疑者嘲讽地说,
  “幻想破灭吧,人家是神话小说里的超人,不是我们能等得起的救世主!”
  信徒却坚守信念,“就算再无音讯,只要他还在那头宇宙深处观察,
  我们就不能放弃希望。纪老的基因屏蔽、哈力斯的战队、
  我们百姓的努力,终将与陆峰汇合,打破绝望!”
  在网络论坛的热帖下,讨论愈演愈烈。一位网名“风暴黑曜”
  发帖质疑:“陆峰失联半月,难道没有人检查过他的量子飞行器残骸?
  难道他真像某些人吹嘘的那样,无懈可击?”紧接着,
  “蓝星之光”迅速反击:“你这是在冷嘲热讽人类最后的信仰!
  陆峰的遗迹不是没有检验,而是所有侦测器都在裂隙能量干扰下失效——
  你要是有他那样的科学造诣,也不至于胡说八道!”
  论坛下方,键盘侠与理性派互怼不断,却也有人劝和:
  “大家都冷静一点,这么多人都在期待陆峰,他是最可能带来转机的那个人。
  抱怨和质疑无助于战斗,我们需要更多团结的声音。”
  在神行基地外的临时避难所,一场简短的居民会议正在进行。
  组织者询问:“陆峰走后,你们觉得人类还有希望吗?”
  不少人低头,唯恐被点名。一个年轻妈妈紧握孩子的手,
  声音颤抖:“我相信陆峰,他一定能回来。他不会让我们失望。”
  却也有人面色暗淡:“他是科学家,不是超人。
  如果他没找到收割者,就别指望奇迹。”
  就在冲突几近白热化时,孙晴与卡米尔博士从避难所中心走出,
  现场立即安静。孙晴深情地说道:“陆峰去的是为所有人创造未来的道路,
  他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为他的研究付出的人。请大家千万相信,
  他一定会回来!”随后,她拿出陆峰留下的备用量子信标:
  “这几天虽然没信号,但信标从未断电,只需基地能量补给恢复,
  他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呼唤。”
  一时间,人群的情绪被重新点燃。原本犹豫的老者站起身,
  抚掌高呼:“既然陆峰还在那头等我们,那我们就不能放弃现在的战斗!”
  年轻妈妈擦去泪水,轻声对身边的小孩说:“看,
  信念就是我们的力量。”质疑者也在耳畔低语:
  “或许我太过悲观了,他的出现曾改变一切,
  我们不该忘记那一刻的奇迹。”
  不同立场的人在这一刻找到共同信念:无论陆峰身处何方,
  人类绝不放弃对他的期待与对未来的奋斗。
  质疑与信仰,在坦诚对话之后,化为对蓝星的执着守护。
  战后的清晨,蓝星各地的街头巷尾都回荡着几声稀疏的汽笛声和木槌敲打的回响。
  废墟并未转瞬变回繁华,反而在断壁残垣间,显露出新生的苗头:
  几户人家已将倒塌的墙体推倒,临时用竹架和塑料布搭起简易住处;
  街角的咖啡馆业主,用油漆刷白门面后端出热腾腾的苦咖啡,
  给志愿者和过路的难民送上第一缕温暖。
  在龙国西部的一条破损大街上,青年铁匠陆涛每天清晨六点准时推开锻炉,
  期待着火花再次燃起。他曾在遥远的太空观测站上见过陆峰——那一刻,
  他确信人类还有希望。如今,他在被毁坏的校门口捡来几根钢梁,
  准备为受损学校重新打造校门。他抬头仰望灰蒙的天空,
  声音悠长而坚定:“陆峰先生,您若早日归来,
  一定会为我们带来重建的技术和力量!”他敲打着铁锭,
  铁屑掺着晨光飞溅,仿佛在敲响蓝星新生的锤音。
  临港小镇的渔家女阿玲则在海边修补渔网。连日来,
  海浪拍打岸堤,却再无人驾驶渔船出海。她一边缝网,
  一边低声念叨:“陆峰国士总说,技术能让我们在大海深处安然捕捞。
  希望他能赶快回来,让我的网能再捕鱼,让我们的日子好过些。”
  她缝完一针后,看着静默的渔港,眼中闪出一抹眷恋与期盼。
  在雾国的油田区,曾被异星冲击毁坏的采油平台正重新组装。
  机械师老吴挽起袖子,手指头布满油污,却显得异常坚定。

第1221章 打破绝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