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章 龙须不怒[1/2页]

大宋潜火队 李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佶欣赏张择端的才华,自从他把张择端逐出画院之后,他也曾派人往民间走访,不过消息全无。
      没有人再见过张择端,他也没再有新作问世,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难道他不再画画了?
      赵佶心中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如今的张择端已经是一身布衣,丝毫不见当初的锐气,不细看,一不小心便淹没在汴梁洪洪人流之中了。
      许久,赵佶才认出他来,但他仍然故意发问:“你是何人?”
      “鄙人张择端见过官家。”张择端回道。
      “张择端?好熟悉的名字。”
      赵佶立刻明白了现在的情况,真正请他过来的人,恐怕就是张择端。
      难怪他几次要见绣娘一面,绣娘都推脱不见,今日竟然要请他过来。
      果然不是看画这么简单。
      “鄙人现在仅是明义坊打火队一个平凡人,官家自然记不起,也记不住,更不劳官家惦记。”张择端行了个礼,客套地回应。
      听了这话,赵佶似乎十分惊讶,又说:“我找过你,没有找到。谁能想到你去了打火队。”
      赵佶比张择端要大十岁,可是向来视张择端如同龄知己一般。
      在还未登上皇位时,他便与张择端相识。
      那时张择端跟在父亲身边做学徒,父亲张之海是个工匠,擅长设计园林房屋。
      张择端自小耳濡目染,提笔便可以画下亭台楼阁,又或是山野民居。
      那时的赵佶被封为端王,生于皇家,养尊处优,诗词书画样样精通。
      张择端吸引了他的注意,初次相见,张择端不到十岁。
      父亲张之海前来设计端王府邸,画了几种亭子的样式,这几种样式皆是当朝流行,甚至是还有从古画中发掘而来,可端王赵佶都不满意。
      张之海绞尽脑汁,彻底是黔驴技穷了。
      这时他惊讶地发现,一旁的小张择端捡起烧断的木棍,在石板上画出了一款新的亭子样式。
      虽然线条不甚清晰,断断续续,不过风骨俱佳。
      赵佶见了这亭子之后,驻足观看了许久。
      尤其是亭子的最后一笔,尤为绝妙。
      亭子的四角悠然翘起,好似跃跃欲试,欲飞跃云霄。
      正所谓画龙点睛,这最后一笔让这亭子多了生动气韵。
      欧阳修有文章曾经写道: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赵佶感慨说:“有亭翼然,有亭翼然,翼然二字最妙,但是世间真的有人能画出这两个字的妙处和神韵,实在是难得。”
      得知这亭子是张择端所画,当下赵佶又把张择端叫到了书房。
      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小张择端提笔便画,没有丝毫犹豫,好似胸中早就已经有沟壑万千。
      那是张择端第一次用画笔作画,整幅画一气呵成。
      有亭翼然,飞跃纸上。
      赵佶这下是又惊又奇,但心中更多的还有嫉妒。
      “为何偏偏我没有这样的才华?”赵佶在心里这样感慨。
      赵佶问张择端:“之前画过画吗?”
      “画过。”张择端有什么答什么。
      “画过什么?”
      “牛马猪羊,亭台楼阁,花木虫鱼,都画过。”
      “哦?在哪里画的?”
     &n

第68章 龙须不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