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一直热闹到了晚上。
镇上不少地主商户也都送来了礼。
就连吴童生和方童生也让人送了礼来。
村里人帮忙收拾好桌椅板凳和其他之后离开就只剩李昱一家人了。
舒云华整理着大家送来的那些东西,看见了舒家送来的十两贺银她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李昱之前屡试不第,卖田卖地,有一年她父亲生辰两人回去道贺,李昱当着所有宾客的面让她爹把当年的彩礼还回来还说什么可以让舒云华归家。
可把舒秀才给气狠了,他当场把李昱和舒云华两个人给赶了出去!还说跟舒云华断绝父女关系以后再不许舒云华登门!死也要死李家!
那之后舒云华就再也没有回过娘家。
舒家也再也没有来走动。
没想到今天李昱考中秀才,她父亲竟然让人送来十两银子。
李昱递了一张手帕给舒云华擦脸:“要不改天我陪你一起回娘家,你也很多年没有回去过了。父女没有隔夜仇,当年是我混账,现在我改了,岳父大约也不会再计较以前的事。”
舒云华摇了摇头:“不了。”
没有了娘亲之后,那里再也不是她的家了,如今这里才是她的家,有她丈夫,有她儿子。
既然当初他父亲都已经说出那种绝情的话,说要一刀两断,以后还是不联系的好。
今天来的人很多,村里的人大家都是来热闹的,也都送上了家里边珍藏的一些食物。
倒是镇上的那些地主还有商户送的礼物就重了,除了送银子的,竟然还有送田产的。
李昱都感慨着自己发了一笔横财:“无亲无故的,送的礼重了吧。他们送了礼来,日后我是不是还得给他们回礼去?”
舒云华很淡定地整理这些东西:“无事,回不回礼的都无所谓。那些商户送来也只不过是想跟你结个善缘,让你日后不要为难他们就好。”
她爹考中过秀才,她对这些还是比较清楚的。
李昱这才对古代的重农抑商制度有了直观地认识。
商户在这个年代地位可是比农户还要低,即使赚了很多钱也需要交很多的税费,还有很多的限制,就连自己的后代也无法科举。
果然那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李昱考了秀才就准备自己开一家私塾,别人送孩子过来读书,会交束修,到时候挣的应该比抄书多又或者学生少的时候,他也可以从文掌柜那里拿了书回家里来抄,两份收入妥妥的。
舒云华也帮忙出谋划策,她爹就是开私塾的,她还能回忆起她爹在家里的布置来。
“既然是私塾,那肯定是有地方给学生们上课的。还好我们这个房子比较宽敞,拿出一间屋子来,摆上桌子凳子就算是教室了。”
“对了还有还要管学生们中午的一顿饭。。”
一般到私塾来上学的都是附近或者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是早上
第16章 渣爹他真当官了(1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