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六章大将的过去[1/2页]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三七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说王平为何会选择在阵中,率领所部人马投奔关平呢?
      事情却要从王平的身世说起。
      却说王平少孤,被养在外祖父家中,因为外祖父姓何,所以王平便改姓叫何平。
      这件事情在蜀汉方面并不算个例。
      蜀汉中后期有三位大将,分别是王平,马忠,邓芝,王平再北防曹魏,马忠在南镇蛮夷,邓芝在东守东吴。
      于是显名发迹,成了蜀汉大将,封侯。
      王平少孤养在外家,初叫何平。马忠也养在外家,叫狐笃。二人后来都复姓,于是叫王平,马忠。
      二人都为蜀汉中后期大将,齐名。又有这段经历,也算是一段缘分。
      当然马忠现在还在县中做个小吏,寂寂无名。而王平当然也寂寂无名,但是他却已经聚众。
      王平的外祖父家也不富裕,所以王平从小不认识字。王平从小跟在外祖父,舅舅身后耕田,长的越大,就越是异样。
      人高马大,力大无穷。
      后来被巴中一位游侠看重,教授他武艺骑射。王平开始起家,聚拢少年,游侠巴中。年岁渐长后,便也与甘宁一样,想要闯荡出一番事业。
      他本想投奔刘璋,奈何没有门路。便向北进入大巴山,依附蛮王朴胡。
      大巴山东西横向,长数千里。生活着许多的山民,少数民族。在米仓道附近生存着有巴人朴胡,?人杜?C等七姓蛮王,人众二十余万,有些汉人也上山躲避战乱,投靠蛮王。
      这个情况与房陵西部山区的情况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这七姓蛮王有自己的武装,兵力多达二三万。
      这些人马穿着兽皮制作的护具,使用的兵器也是简陋,下山对阵只是死路一条而已,但也有优势。
      那便是脚力十分强悍,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弓箭手很多,这是山民的特点。依靠这特点,这些部队在山中打游击战,可以起到断绝山路,截断米仓道的作用。
      而蛮王们自逍遥,不想益州统一,张鲁又用重金贿赂蛮王,蛮王们便帮助弱小的张鲁与刘璋对着干。
      所以张鲁可以屡次兴兵攻打巴中,而刘璋却不能出兵讨伐汉中。
      如果把孙权放在刘璋的位置上,那么孙权会不计后果的攻打山中,将这帮山民消灭,但是显然刘璋没有这样的能耐,所以只能被动挨打了。
      总而言之,在益州随处可见的深山老林之中,绝不仅仅是刘璋,张鲁两个势力,许多少数民族都是大的势力。
      王平想投奔刘璋没有门路,又不愿意与张鲁干,因为王平不信五斗米教这一套,便依附巴人朴胡,打算建功立业。
      说起来王平与甘宁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更奇妙的是,二人都是游侠出身,甘宁喜欢被人重视。
      而王平也有这种毛病。
      但是王平的毛病与甘宁有点不一样。甘宁是轰轰烈烈的大丈夫,当年做锦帆贼的时候,喜欢穿锦绣,配铃铛,用锦带做绳子系船,离开后割断锦带,以示我很有钱。
      真的很装叉犯。
      长大后,甘宁才收敛了一点心性,但本性不改。为人粗暴好杀,关平虽然指使甘宁杀了申家兄弟,但是甘宁却将申家兄弟绑在树上射死。
      这便是甘宁的本性。
      但王平不一样,王平此人平时严肃的过份,可以从早坐到晚,仿佛石雕一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
      但有个缺点。
      王平的缺点,便是自轻。
      因为出身的原因,王平很有自卑感。王平很渴望获得别人的重视,却也很厌恶别人轻视自己。
      这是王平与甘宁相同的地方。但是王平没有甘宁粗暴好杀的毛病,他不会一言不合,便要把人给杀了。
      而王平率部投奔朴胡,朴胡并不看重这位汉家儿郎,经常轻慢王平,王平便有些郁郁,想要找机会离开朴胡。
      而机会很快就到了。
      非是吹牛皮。
      关平这个人在天下都是小有名气的,从他发明糜氏酒,帮刘备创造出新野雄城的时候,名气便有了。
      证据便是关平前去江东见鲁肃,诸葛瑾,孙权的时候,鲁肃,诸葛瑾便已经知道新野有这位总角童子的存在了。
      这固然是庞统这个大嘴巴宣传的缘故,但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大嘴巴。
   &

第二百一十六章大将的过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