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章 东北叛乱[1/2页]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凉拌日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全国军制改革的浪潮中,绝大多数地区积极响应,改革进程平稳有序推进。
  但东北地区却暗流涌动,形势严峻。
  东北各地势力敏锐察觉朝廷即将对东北军制改革,以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为首的旧有军事势力惶惶不安。
  他们长期依赖现有军事体系积累起庞大利益网络,惧怕改革导致权力和利益的重新洗牌,极力想要维持原状。
  其中,讷亲家族作为旧势力的典型代表,此前讷亲因贪腐被弘历抄家流放,可家族在东北经营多年,余威仍在,家族残余势力妄图恢复往昔权势,对改革充满抵触。
  在这些军事旧势力背后,满清贵族在暗中操控,他们长期养尊处优,享受特权,一直以来对弘历推行的新政极为不满,尤其是构建中华民族的理念,他们觉得这严重威胁到满人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统治根基。
  于是,满清贵族与东北驻军旧势力迅速勾结,妄图凭借自身影响力,将改革的苗头扼杀。
  他们利用人脉在东北各地,特别是满人士兵中大肆煽动不满情绪。
  各种蛊惑人心的谣言甚嚣尘上,称军制改革一旦推行,满人的特权将荡然无存,未来满族人只剩困苦衰败,满清昔日辉煌也将一去不返。
  受这些谣言毒害,东北社会秩序大乱。原本维护地方秩序与公正的警察局,因人心惶惶、秩序失控被迫解散。
  承担反腐倡廉重任的反贪局,也无法正常运作而关门。
  象征思想交流与文化传播的中华社分社同样无奈关闭。
  整个东北陷入动荡,改革进程严重受阻,社会发展陷入僵局,前景一片黯淡。
  在朝堂之上,官员们神色凝重,交头接耳间尽是忧虑。
  这时,一位两鬓斑白、身着一品朝服的满族大臣阔步出列,袍服随着他的动作簌簌作响。
  只见他“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陛下啊!东北乃是我大清龙兴之地,祖宗的根基所在。
  如今军制改革在那儿激起千层浪,局势已然失控。
  再这么强行推进下去,龙兴之地恐永无宁日,满人将士们更是人心惶惶。
  恳请陛下念及祖宗基业,放弃新政,停止对东北军制改革啊!”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满人官员们纷纷附和。
  “请陛下三思!”
  “停止新政!”的声音不绝于耳。
  有的大臣言辞恳切,细数东北旧势力的根深蒂固,以及改革引发的混乱局面,断言继续推进必将危及朝廷在东北地区统治根基。
  还有的大臣则以满人的团结为由,委婉暗示若不停止改革,满人群体内部恐会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动摇国本。
  然而,以汉臣为首的另一派却毫不退缩,坚决反对。
  一位身着蓝色官服的汉族官员神色坚毅,大步向前,双手抱拳,高声说道:“陛下,东北军制积弊已久,若不改革,长此以往,危害更甚。
  那些谣言与抵抗,不过是地方守旧势力的垂死挣扎罢了。此时放弃,正中他们下怀!”
  朝堂上两派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满人官员力主停止改革,一心维护满人的情绪与特权。
  汉臣们则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制度革新,据理力争。
  弘历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冷峻,深邃的目光如鹰隼般在群臣之间来回扫视,心中权衡着利弊。
  东北局势的恶化出乎他的意料,可就此放弃改革,又实在心有不甘。
  这时,鄂尔泰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已着国安局暗中探查,发现有部分朝廷官员参与东北乱局,臣恳请陛下下令,让国安局彻查此事,肃清朝堂,为新政铺平道路。”
  张廷玉紧接着出列,身姿笔挺,声音洪亮:“陛下,京城四师平日里刻苦操练,如今已然兵强马壮,其中第一师装备最为先进,战斗力也堪称大清最强。
  若旧势力依旧冥顽不灵,负隅顽抗,不妨派遣第一师前往震慑弹压。
  以第一师之精锐,定能迅速控制局面,为改革扫除障碍。”
  弘历听完,目光坚定,正欲下令出兵,此时又一位满人官员急切出列,跪地阻拦:“陛下万万不可!若出兵东北,那可是攻打我们自己的满人同胞啊。
  同室操戈,必将寒了满人士兵的心,也会让祖宗蒙羞。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另寻他法啊!”此言一出,又有不少满族官员纷纷点头,恳请弘历重新斟酌。
  弘历眉头紧锁,神色

第40章 东北叛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