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一番考校之后,大家都信服了宣微是有真才实学的,场面安静了一瞬。
      最后,此次的第二名站了出来,是一位清秀少年。
      人长得不错,双眼明亮,是个正直之人。
      他没有刁钻为难,而是直接问了一句:“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接下一句,且请释义。”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宣微略一思量,便道:“严苛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宽待别人,这样就不会在怨怪老天,怨怪旁人。”
      语罢,宣微看向宣徉,“这句话,同样送给我堂兄。你记恨我得了案首,便当众污蔑我,实在诛心!”
      这句话,出自《中庸·第十四章》。
      同样在前段,宣微前些日子埋头苦读,就记下了。
      放在此时,倒是应景。
      这句虽然出自《中庸》前段,翻过的很有可能就记下了,但尚且不再他们的涉猎范围,可见确实有才学傍身。
      闻言,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宣徉。
      可不是吗?
      就因为他不相信宣微的才学能一日千里,便到此处叫嚣宣微作弊。
      这明摆着是要害了宣微。
      此等恶毒心思,昭然若揭!
      若真如同这一句,可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便是有疑惑,兄弟们私下问问就罢了,也不至于闹到这份上。
      赵县令在现场考校进行到后半程的时候,便兴奋的直搓手,暗想自己这回真是挖到了宝。
      若好好培养,宣微将来,那可是他临安城的门面,与陆景州一般。
      待听得宣微这

第126章 才名坐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