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章蓄谋已久[1/2页]

时光穿越之骆古虐恋 章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过一周,在武桂、王红的轮番悉心照料下李隆基的伤将养得差不多了。
      这时想暗杀李隆基的罪魁祸首却不邀自请。
      “姑姑您怎么来了?看我身负伤也不能给姑姑请安,还望姑姑见谅。”
      “太子殿下这是怎么了?多日不见太子上朝怎就受了伤,你也不给我说一声我也好吩咐丫鬟熬点补药好让你将养。”
      太平公主说得倒是好听,心里不知有多失望。
      当初太平公主极力反对李隆基当任太子,说出一大滩堂皇的理由。她收买刺客刺杀李隆基,可最后未能如愿以偿。今日倒好还装起关心李隆基的样子,真不知她是如何修的一身“好功夫”。
      李隆基强挤出笑容,赔笑道:“小侄我这伤不碍事,养上几日便好,何又多劳烦姑姑。若是耽误了姑姑处理国家大事,小侄我可担待不起。”
      太平公主听李隆基这般说脸上依旧微笑,没有怒意。然心里却是勃然大怒。
      两人为争夺权利明争暗斗,唇枪舌剑。李隆基故意说出“国家大事”四字,其目的是为测探太平公主对政事的关心来推测她的野心。
      太平公主脸上越淡定自若越可表明她的企图,她对大唐江山早窥探已久。她只等除去李隆基,便可做古往今朝的第二女皇。
      太平公主虔诚地回答李隆基:“有什么担不担待的,太子就放心养伤其他的无需多虑。姑姑这次来特意带了你最爱吃的点心,太子就且收下。”
      只见她一贴身丫鬟立刻抱着一大精美木箱,毕恭毕敬地放到了木桌上。李隆基见状只好收下,道声谢谢。太平公主辞别,带着丫鬟离去。
      李隆基起身走到摆放点心的桌子旁,轻轻打开。美观足劲的桃花糕,散发着阵阵桃花的香味,然李隆基却没有丁点胃口。
      曾经疼爱自己的的姑姑,曾经一起策划谋事的姑姑,现如今却是要杀害李隆基的姑姑,他最大的敌人。姑姑变成了“辜辜”意义完全天上地下,这真的有些辜负了李隆基的心。
      李隆基知晓桃花糕里并没有下毒,可这无形的毒药早已溶解在桃花的香气里。美味在无形之中变得臭气冲天,让人满是恶心。
      人心在有的时候此毒药还可怕,李隆基这般想的。
      李隆基唤进两宫女,把这参杂“毒气”的桃花糕赏给了宫女。
      然平静了一个星期左右的太子宫殿中又再次掀起涛涛“争宠波”她们争的可是今后的国母之位。
      武桂对于权利倒没有所谋划,然王红却不这样想。
      侍奉李隆基养伤的这段日子,看两人同时勤勤恳恳和气致祥的模样,可王红并不傻,她看出李隆基对于武桂的爱胜于自己。只是李隆基没有说破而已,他不想给王红留下遗憾爱情的疤痕,只想和气地过完这穿越的岁月。
      然王红是一个较真的女人,她在现代就爱上张烨,曾多次尝试。可有心种情瓜,花无情瓜无果。她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她不相信自己没有完美的爱情,她想挣脱本就系好的绳索束缚。
      王红苦思冥想,终于在阅读无数美人心计后找到一招既俗套又屡试不爽的招。
      可王红的智商似乎很低。
      入秋的长安城刮起瑟瑟秋风,街头满是商铺,车水马龙一般。只听得街头巷尾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有的匆匆忙忙,有的闲游散漫。沿着街道林林总总的商铺有的设出显眼的招牌,有的躲在一个个小角落,可大唐国度的生活中与迷信有着“不解之缘”。
      王红带着丫鬟小桃在热闹的街头来回穿梭寻找,两人四处张望,为的就是寻一道士先生。王红策划着她的阴谋,现在只欠一能说会道的骗子??道士先生。
      一酒楼下布告式地大大写着“牛道仙”。
      在秋风阵阵摆动下,布告随风舞动,似乎想飘过酒楼的屋顶,飘到每一个人都可瞧见的空中。可那布告被细绳牢牢揪住,任凭秋风再给它加油,它就是飘不远,只能委屈的原地打转。
      布告下坐着一灰色道袍老者,长长的胡须,满脸的沧桑,手里摇曳着一把像极了诸葛亮用的扇子。他闭目养神,手里的扇子听话地来回起风,老者的长长发髻中偷跑出的发丝被掀起的风掠起,无形中织成美丽的五线谱。
      王红四下寻找,在老者摊子的不远处她就一眼看中了这名为“牛道先”的老者。王红带着宫女小桃欣喜地跑到摊子面前。王红与宫女小桃来回打量着老者,任凭两人如何细看评论,老者依旧没有睁眼。
      王红看着老者面前的命签,鬼使神差地未经老者同意拿起命签用力地摇晃。那装着命签的竹筒听话地抖出一签,王红一看“上上签”。
      老者依旧没有睁眼,在王红刚想张口问时,老者闭着眼睛说:“姑娘如今荣华富贵还欠一颗人心才算圆满。”说完老者继续摇扇,眼镜依旧未睁。
      听完老者的话王红膛目结舌,很是不敢相信老者说的话。可又转头想,自己不正是缺一颗心吗?一颗爱自己的心。
      如今的王红已是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等李隆基登基后便可封为皇后,从此执掌后宫母仪天下。可她想没有一颗陪伴自己的心追随着自己,要一个空壳的皇后有什么用。所以她绞尽脑汁想既得到李隆基的心,又得到执掌后宫的大权才算圆满。
      然老者的一句话让她更加确定老者有着“通天”的本领,方可为自己办成大事。
      王红又恭敬地询问老者:“先生可否帮我得到那颗心?”
      老者还是没有睁眼,撸撸胡须眉头一皱,显得极为深思熟虑一般。半响才说:“心是靠自己争取的,老道我只能为姑娘设计一局,争不争得到那颗心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王红会意地点头默许了老者的话。
      “先生已知姑娘我背景,我就不再多言,先生定能知晓本姑娘的目的。先生只需随我前去。”
      老者顺顺胡须,闭目点头答应了王红的请求。老者摸索着收拾一番,带着一箱法器随王红前去。
      却不料老者刚站起问题就来了。
      “姑娘半天还没看出老夫我是个盲人,你不拉着我叫我怎可前去?还有姑娘家财万贯不得给老道换身行头?”
      王红也没注意,只听老者的话就忘了细看老者模样。咋一看,才知老者闭目手持羽扇,满脸皱纹沧桑。王红心惊,这模样长得倒是像极了电视剧里的骗人臭道士,委实显得邋遢了些。
      王红这才反应过来,都忘了问老者姓甚名谁。为了能夺得真心,王红豁出去了。她弯腰行礼,道声:“恕姑娘我疏忽,竟然忘了寻先生贵姓芳名。”
      老者哦了一声,沧桑的面颊顿时得意一笑,道:“这还不简单吗?”老者反问的语气让王红顿时醒悟。
      “牛道仙还请多多见谅。”
      “没事,没事。”
      王红命宫女小桃扶着老者朝着一服饰殿走去。进入铺垫王红只大气地从衣袖里掏出一大定银子,唤声:“小二,来一套上好的衣裳给这位先生。”
      小二高兴地接过银子,飞跑着去取衣服。
      为这名为牛道士的老者备好一身行头,在一客栈处上轿子朝着皇城出发。
      朝殿里文武百官齐声:“吾皇万岁万万岁。”只见龙椅上的的皇帝亲切洪亮一声:“众爱卿平身。”
      这次上朝大事只为宣布一重大事件??李旦退位。
      日复一日李旦越发现李隆基的过人之处。如今的李旦处理国事总得询问李隆基一番。李隆基精明能干,且做事深谋远虑,所做的决定倍受朝廷百官赞同。且经李隆基此次遭人暗杀,李旦清明地认识到太平公主的野心。他怕大唐江山重蹈覆辙落入水深火热之中,交由李隆基执掌天下大权才算稳妥,李旦相信大唐定可国泰民安。
      经过深思李旦终于决定退位享受晚年安详,他虽对苍苍百姓深爱尤佳,可他深刻地明白自己不能处理好国家大事。大唐是否能神龙崛起,五湖四海平和安宁只能倚仗李隆基。
      李旦起身,双手背于身后,泰然处之地说道:“今日的大唐已不比太宗时的大唐,曾有买官卖官的安乐、野心勃勃的韦皇后、无能的中宗;如今的我比起太宗好比野鸭与鸿鹄。今朝天赐良人,给予我大唐一可做得明世君主的人选。今日朕决定退居朝野,选一吉日方可迎驾你们的君主。”话完李旦退身威严坐于龙椅。
      龙椅之下朝臣百官皆是吃惊。
      往日虽见皇上寻事做决多有与太子李隆基商讨,处理政务听闻李隆基有着出众之才华,可今日怎就使得皇帝决定退位。朝臣一片议论纷纷,最终结果不言而喻,皆是同意李旦的决意。
      李隆基虽听父亲李旦让贤颇为高兴,可他还不想表现得那么明显。他从群臣中挺出,弯腰行礼后道:“父皇,孩儿虽为一国太子,可处事经验不足于父王,还望父王收回成命!”
      李旦听李隆基这般谦虚回复颇为高兴,只说;“隆基无需谦虚,你的处事能力朕看在眼里,成命已出叫朕如何收回?”
      李旦见李隆基犹豫,不再婉言谢绝,对着身边的宦官说:“刘公公宣旨。”
      “遵旨。”
      刘公公拉开红色锦帛圣旨对着殿下百官喧:“奉天承阅皇帝诏曰,因朕年世已高,国事劳顿无能胜任。天赐良人,特有太子李隆基继登大典,于公元712年六月初六登基。朕望众臣全力辅佐,为大唐江山社稷献出绵薄之力,朕当在此谢过众爱卿。特有太子李隆基接旨。”
      殿堂之下百官皆跪,齐声:“吾皇英明,吾皇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后,太子李隆基吉日登基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然一直居心叵测的太平公主却不是那么的高兴,内心似一把旺火灼灼燃烧。
      太子李隆基回到紫宸殿,路过的宫女太监皆是道声:恭喜太子。可李隆基却没有多大心情。
      退朝后李隆基赴父李旦寝殿。
      “隆基,国家重任交给你了,但朕还有一点不放心。前不久你受刺客刺杀,朕知道是谁指使的。可朕念在她是你姑姑的份上没有追究,这次朕退位的消息定会传到她的耳朵,这是无可避免的。你得在登基当日设下你的亲臣,不然我怕她会在登基当日对你不利。”
      李旦的语重心长李隆基深记心里,他精美的脸上淡定自若,让人放心地回答李旦道:“父王放心,孩儿定会处理妥当。”踌躇半刻精美的脸上露出杀气,对着李旦说道:“若是她太过分,我就不再管任何情谊。国家的法制当会制裁她,到那时父王想管也管不了了。不然让天下人如何服我,如若不然那些怀有小人之心的臣子们还不反了天,与当时的祖母有何两样!”
      李隆基说得句句在理,让李旦找不到任何劝说的话。后李隆基与李旦品茶闲聊一会儿便辞别回紫宸殿。
      回路上李隆基深思。一国之君要想做得明君美誉如蹬泰山,如做一昏君骂名似说话一般简单。
      自古红颜多薄命,李隆基虽对武桂的美不能自拔,但他有一定的度。武桂现与他还处于现代的恋爱中,对于太过亲密的接触还未发生。现如今李隆基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防范太平公主的阴谋,再如何制太平公主于万劫不复之地。
      李隆基想自古宫廷风云不平,有多少一奶同兄为争夺皇位头破血流,又有多少人贪图权利谋反落得满门抄斩。
      仁慈,在冷兵器的时代还讲究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想着这一切,李隆基想利用借刀杀人之策除去太平公主,方可无患做得一国安稳之君。
      他急匆匆赶回紫宸殿,路过的宫女都道喜,可他面上波澜不惊,一威严的脸。这才刚坐下寻思登基之日如

第八章蓄谋已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