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过了五六日,依旧没寻到满意的戏班,郭红的伤势倒是好的差不多了,一大早就在院子里咿咿呀呀的吊嗓子。
      朱大福洗漱完毕,直接寻去了郭红那里。
      瞧见朱大福出现,郭红有些紧张,道:“东家,小人吵到你了吧?”
      他也起来了,说吵到也谈不上。
      朱大福摆摆手,问答:“喜欢唱戏?你能唱什么角色?”
      郭红若是在喜欢,倒也可帮他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小人自小学唱戏,虽常被班主责打,但不知不觉也喜欢了,小人学的就是生角,但其他几个也能唱一些。”
      开的嗓不同,自也不能把所有的角色都兼顾了。
      “来,随便唱几句。”朱大福道。
      朱大福那开口,郭红清了清嗓子,酝酿一下便开口了。
      “读什么诗书,做什么官,叹只叹...”
      一段《琵琶记》唱的有声有色,倒也别有一番韵味。
      瞧着郭红这唱段,朱大福突然想到些什么。
      与其费劲寻什么合适的戏班,还不如自己现成弄一个呢。
      “你等等,我给你看个东西。”朱大福道。
      很快,朱大福把改编过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拿来。
      看小说是一回事,看戏曲又是一回事。
      想要把小说以戏曲的方式呈现出来,需要更改的地方还很多。
      情节的发展不能用文字表现出来,只能通过角色的唱诵进行。
      这得有朗朗上口的唱词,弄这些东西可并不容易。
      把曲本递上,郭红翻看了几眼,问道:“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买科举周报的是读书人,但小说期刊和时政日刊的可不见得都是读书人了。
      商贾会买时政周刊了解朝廷动向,像这种戏子什么的会买小说期刊用来消遣。
      但不管怎么说,读书人才是主力军。
      没有读书人支持,销量便直线下降了许多。
      “你看过小说那就好说了,怎样,能不能唱?”朱大福问道。
      一个新的曲本也是需要重新学习的,可不是拿起就能唱的。
      “小人试一下,晚上给你答复。”郭红道。
      也是应该给点时间的。
      “行,那就等晚上再说。”
      ...
      晚上。
      郭红主动寻到了朱大福,道:“东家,小人学会了。”
      说着,郭红便急不可耐的唱了起来。
      一段诸葛亮空城计的唱词,唱的有声有色,倒别有一番风味。
      还没等郭红唱完,朱大福直接拍手定下,道:“行,就你了,你是擅长唱生角吧?其他的,我去找人。”
      找个戏班子,难免碰上李德明那般的,自己组建起来的用着也放心。
      定了郭红之后,朱大福直接吩咐何先去寻人。
      “你去其他戏班挖人,不太优秀的也行,只要别太差就行。”
      一点儿基本功都没有的,还得重新培养。
      太优秀的那都是那些戏班的摇钱树,那些班主怎么可能放人。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寻那些普通的,重新培养。
      只要他那曲本够好,即便普通的,都可带动起来。
      “另外还得找戏院,就按德明戏班的标准来,只能比他们的强,也绝不能比他们的差了。”
      这也并非是他奢侈,太差了,完全就发挥不出他这曲本的优势来的。
      ....
      半个多月后,戏院以及各路人马都寻起来了。
      郭红是第一个过来的,排练的具体事宜自是交给他了。
      如何走位,如何上场那都得经过无数次的磨合才行。
  &

第111章 自己开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