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楚,齐二郡的兵马一起行动的话。”
“京城的周围除开御林军,就再也没有了保障,摄政王说不定会借此机会对朕动手。”
“不会。”
这两个字马文襄说得非常笃定。
“摄政王在发动兵变之前,他也得想一想镇北大将军手下的五十万镇北军。”
“镇北大将军谢尘,他是先皇的人,一直都在外面带兵。”
“绝对不可能被摄政王给收买的,所以得知陛下有危险,他肯定会及时赶过来。”
吕子胜摇了摇头。
“远水救不了近火,镇北军他们所在的北域离京城,需要半个月的脚程。”
“如果摄政王真打算趁此机会发动兵变,就算谢尘回来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到朕的坟上面去上一柱香。”
“不过大学士,你的建议,有一部分还是可以被采纳的。”
“在明天早朝结束之后,朕就会把燕九公子写的诗篇交到你的手里。”
“以最快的速度去把军饷给筹集,随后,我再从两郡之中调动三万兵马。”
“让他们前往西境,就只是一窝匪寇在那里叛乱,三万兵马是足够的。”
马文襄摇了摇头,眉头皱的也是越来越紧。
“陛下,西境之变可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小叛乱。”
“是可以将我朝根基给动摇的大风暴,陛下,如果不对这件事情重视。”
“老臣敢说,半年的时间,大燕朝将会不复存在。”
对于马文襄说的这番话,吕子胜是不太认同的。
“不过就是一群匪寇罢了,一点气候都没有。”
“想要动我大燕朝的根基怎么可能呢?大学士是否有点过分紧张了?”
吕子胜的语气之中充满了疑问。
吕子胜对自己的智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智力绝对不比这些人差。
(吕子胜毕竟是站在先贤的肩膀之上。)
不过要说到军事眼光,
第三十八章 有灭朝风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