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国军进驻西城关,在西城关烧杀抢掠,西城关百姓四处流亡。而此时,北境援军距西城关,还有两日的路程。
消息传到京都,举国哗然,皇上震怒。淮鄞闭上眼睛,拳头紧紧握着,他还是慢了一步。
李帅原本想乘胜举兵继续南下,就在他紧锣密鼓排兵布阵时,谁知却收到了八百里加急,东皇帝亲笔密信,让他停止南下,主张与宁国议和。
原来,东国边境也被别国侵扰了。李帅带兵大举南伐,此时东国国内兵力不足。
读罢密信,李帅气的一掌拍碎了桌案!
东国的议和书,要求两国以和亲化解干戈,通过互市互为邦交,千秋万世再不发动战争。
而大鄞这边,多数大臣主张讲和,少部分大臣坚持主战。主战派主张通过战争把援军灰溜溜赶回去,重壮我国声威。
而主和派认为两国交战已久,西北境老百姓苦不堪言,不如两国讲和,结为邦交,既能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也不致国库因战乱而日渐空虚,战争不如和平。
父皇,敌将李帅向来是个穷兵黩武之人,此次他连连胜仗,以他的性格必定继续大举南下,然而,在如此至关重要的时刻,东国国主却派使臣送来了议和书,命李帅在西城关按兵不动。
这里边一定大有文章,东国国内,必定是出事了。顿了一下,淮鄞继续道:“父皇,不如我们绝地反击,反败为胜。
就算是和,也应该他们求和,而不是讲和,现在杨将军等人在李帅手里,此时讲和,于我们十分不利。
主战派的几位大臣连连点头,皇上,五皇子分析得有理,请皇上三思。
臣反对,皇上,东国之所以派使臣送来讲和书,必定是忌惮我大鄞国力强盛,兵力雄厚,他们料定就算是李帅那厮举兵南下也讨不了好,不如此时见好就收罢了。皇上,停战讲和方是长久之计啊。
一派胡言。淮鄞气的脸红脖子粗,东国贼素来好战,狼子野心,此时讲和一定是他们缓兵之计。”他抬头看皇上,请命道:“父皇,东国不过一个小国,儿臣愿意带我大鄞铁骑,踏平那弹丸之地。
五皇子虽说身经百战曾上过战场,战场厮杀刀光剑影,可不是在几本兵书上写写画画而已。这便是是讥讽五皇子纸上谈兵了。
五皇子刚要反驳,皇上制止道:“好了,战还是和,朕再想想。”皇上以前也御驾亲征过,他的两个儿子都愿意主战,皇帝心里倒是挺欣慰,没有丢了他们皇家男儿的血性。
而且东国突然派人讲和,他也觉得十分蹊跷,若里面真有什么文章,他更愿意主战。
可惜,天不佑鄞国,淮鄞早就知晓东国正遭受番禺国侵扰,而且现在正是水深火热,这里边亦有他的手笔,如此良机,不能再错过了。他刚要进宫请示皇上,皇上却收到了锦地传来的消息。
锦地发生大地动……
淮鄞从皇上手里接过奏报,眉头越拧越深,几乎拧成结。他知道,这仗打不成了!而且,因为锦地地动,他们可能会在讲和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李帅
从暗探信中得知鄞国发生严重地动时,仰天大笑,天佑
第21章 使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