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居庙堂之高,而不知江湖之远……”
“诸位”北静郡王止住贾琼,开口道:“诸位,小王曾四处游历,见多了天下无处不有穷苦人家。
传道授业、识字启蒙,乃百年大计,
若是真有有利于天下的良法,以皇兄之忧心天下,必然会鼎力推行——皇兄魄力惊人,常推陈出新,若真有必要,推翻陈规又如何呢?
何况这两样东西也并非要推翻旧俗,若是真有利于天下,种种政策并行,所求也不过为天下人。
即便功不补患,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诸位议论即可,不必争执,伤了和气反倒不美。”
“是。”
“是。”
贾琼和那老夫子各退了一步。
北静郡王笑着对贾琼许诺道:“此事或大有可为——清瑾方才种种,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不愧是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之人。
我明白清瑾的意思了,这两件事或于国有利,我会向皇兄禀明。
尔且静候佳音。”
贾琼微赫:“殿下慧眼如炬。盖因之本朝向来广开言路,以民为重,琼才斗胆如此。
——诸位,方才实在唐突,琼这厢赔礼了。”
有那豁达的摆手笑道:“无碍,清瑾是希望听一听众人的意见,可惜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就是了。”
也有不服的,虽然表情忿忿,却也终究没说什么。
北静郡王都发话了,众人还能说什么呢?
不过闲谈罢了。
贾琼一面笑着应付众人,一面心中思索。
今日场上的情况是否对自己太过友好了一些?
事情竟如此顺利!
那些北静王府上的鸿儒座师们欣赏自己就罢了,北静郡王还处处维护自己。
就像刚刚北静郡王的那一番话,既给了自己面子,又给了自己后路——
那话若是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少不得为博个“忧心天下”的名声,而认真的看自己所拿出来的这些东西,斟酌是否要用这些方法。
这简直是帮了大忙了!
所以也足够让贾琼觉得奇怪。
莫非真是像前世有人说的那样,北静郡王水溶有谋逆之心,
所以刻意结交贾府,要把以贾府为代表的四王八公的势力拉拢到自己这边?
只是当日原书中他选的是贾宝玉,今日选的是自己?
日下金山,白鹭西去。
众人见时辰差不多了,依礼纷纷告辞。
贾琼却在想要走的时候被水溶叫住。
“清瑾之才,可称龙驹凤雏。今年秋闱在即,清瑾可要下场一试?”
“晚辈惭愧,至今还未考取功名,怕是无缘今场了。”
“这有何难?今日亲见清瑾之才,实不忍明珠蒙尘;光阴可贵,人生又有几个三年?”
“若清瑾有意,我愿代为举荐,向陛下讨一道圣谕,好使清瑾一展所长。”
“这……王爷大恩,原不应辞,只是心中实在惶恐,琼何德何能,竟如此劳动王爷,还请王爷不必……”
水溶听到此处,道:“先有世交之宜,后又一见如故,何出此言?”
贾琼心中疑惑更甚,但此时只能暂时压下,应是答谢。
不过无论如何,自己原先想参加科举这回事,倒是有了大的进展了。
回到贾府,贾琼当即向贾政提了这件事。
贾政既知他的才华,又有郡王作保,自然是无有不应。
到贾母屋中的时候,一屋子的人都在说笑,其中凤姐的声音尤为突出:
“哎呦,见天儿的听老祖宗您念叨,说姑妈当日是如何如何灵秀的人物,又赞妹妹必然是个懂事可人的。
如今可算是能一解相思之苦了,等到妹妹上京,老祖宗您就只管着高兴吧!”
姑妈?妹妹?
贾琼脚步一顿,莫不是,林黛玉要来京都了?
“琼三爷来了,”打帘通传的小丫鬟声音清脆。
里面热闹的场景静了一瞬。
贾琼迈步进去,行礼笑道:“刚刚我听凤姐姐在说什么妹妹,是哪里的妹妹?”
贾母笑道:“是你小姑姑家的女儿,乳名叫黛玉的——今日你在那集雅园如何?咱们与那北静王府是累世的交情,你们这些小辈很该认识认识。”
“回祖母的话,郡王很是玉质谦和的一位,孙儿不才,郡王却很是提携,说要试一试,举荐孙
第18章 揣疑惑喜闻黛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