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8章 自我实现的预言如何实现[1/2页]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在1948年提出。它描述了一个人对未来某种情境或行为的预期,如何通过影响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反应,使得这个预期最终成为现实。
  核心定义:
  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一个错误的或未经验证的信念或预期,因其影响了行为而导致它最终变成现实。
  工作机制:
  1.
  形成预期:个体或群体对某个事件、行为或结果形成某种信念或预期。
  2.
  改变行为:这种预期会影响自身行为或与他人互动的方式。
  3.
  预期实现:行为的变化引发的结果符合最初的预期,从而验证了预言的真实性。
  经典案例:
  1.
  教育领域(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一项着名实验中,研究人员告诉教师某些学生潜力很大(实际上是随机挑选的)。教师因此对这些学生投入更多关注,最终这些学生的学业表现的确得到了提升。
  2.
  股市波动:
  如果许多人相信某家公司股价会下跌,他们可能会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真的下跌。
  3.
  人际关系:
  如果一个人认为某人不喜欢自己,他可能会避免与对方互动或表现出冷淡,从而引发对方的反感,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假设。
  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
  ?
  积极预期的强化:比如相信自己会成功的人更容易采取努力行动,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
  行为改进:领导者对团队成员的高期望可能会激励成员提升表现。
  负面影响:<

第378章 自我实现的预言如何实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