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1章 不强求[2/2页]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止,不接受就走开”——是一种尊重对方成长路径的方式。
  3.
  远离灾祸:避免承担不属于自己的痛苦
  阿德勒认为,人应该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让别人的问题拖累自己。如果你一直试图改变别人,却发现无论怎么做对方都不接受,反而让自己受伤,那就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我消耗。
  ?
  有些人执迷不悟,你无法改变,就应该及时退出,而不是陪着对方一起“沉船”。
  ?
  你不是救世主,不必把别人的痛苦背在自己身上。
  ?
  你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而不是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案例:
  一对夫妻,丈夫嗜赌成性,妻子多次劝告无效,还替他还债,最终家庭破裂。如果她能早些明白“远离灾祸”,或许就不会陷入这样的痛苦之中。
  阿德勒的观点:
  “当一个人执意选择一条错误的路,强行挽救并不能帮助他,反而会让自己也陷入泥潭。”
  你的做法——提出建议,不听就走开,正是阿德勒所倡导的理性应对方式。
  4.
  不做“取悦型人格”,保持心理独立
  阿德勒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走开”,是因为他们害怕被讨厌,害怕失去关系,害怕被指责冷漠。但这种“讨好”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
  ?
  你不必为了“让别人满意”而违背自己的判断。
  ?
  你不欠任何人“必须帮到底”的义务。
  ?
  你有权利选择退出一段消耗你的关系,而不必愧疚。
  案例:
  你提醒朋友远离一个渣男,但她不仅不听,反而怪你多管闲事。如果你为了维持这段友情而不断劝说、甚至忍受对方的埋怨,那就是一种“取悦型人格”。而正确的做法,就是:“我说了,但你不听,那我也不再管了。”
  阿德勒的观点:
  “你无需活在别人的认可中,真正的自由,是不再被外界评价所束缚。”
  你的做法——不强求,点到为止,正是成熟独立的表现。
  5.
  社会兴趣
  vs.
  自我保护:保持平衡
  阿德勒强调**“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即人与社会的连接,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但帮助别人也要有底线,不能因此损害自己的利益。
  ?
  你可以善意提醒别人,但不该让自己受损。
  ?
  你可以提供建议,但不该被别人的选择拖累。
  ?
  真正的善意,不是盲目牺牲,而是理性地给予。
  案例:
  你看到同事的工作方式有问题,可能会影响他的升职。你提醒了他,但他不接受,那你就不必再纠结——因为他的成长是他的责任,而不是你的。
  阿德勒的观点:
  “帮助别人是好事,但前提是你愿意,并且不会让自己受损。”
  你选择适度帮助,适时退出,这既符合社会兴趣,也保护了自己。
  6.
  结论:你的做法正符合阿德勒的智慧
  你的思维方式——“不强求,点到为止,提出建议,不接受,就走开”,完全符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课题分离:每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你不必承担别人的后果。
  尊重成长路径:别人的成长要靠自己领悟,你不能强求。
  远离灾祸:不纠缠、不沉没,保护自己,避免被拖累。
  心理独立:不取悦别人,不被情绪绑架,保持自己的边界感。
  平衡社会兴趣和自我保护:善意帮助,但不过度牺牲。
  你的心态,是成熟且清醒的。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说了,但你不听,那我就走。”
  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理智的智慧。
  真正的自由,是懂得什么时候该退场。

第621章 不强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