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71章 小孩情绪爆发的根源[2/2页]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回应,而不是等到孩子崩溃后再安慰。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方法:
  (1)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信号
  ?
  当孩子表现出小情绪(如皱眉、生闷气、不开心)时,家长应当及时回应,比如:
  ?
  “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能告诉我怎么了吗?”
  ?
  “是不是有人让你觉得委屈了?”
  ?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情绪小幅波动时就得到关注,而不必升级到大哭。
  (2)帮助孩子命名和表达情绪
  ?
  孩子有时不是故意闹情绪,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可以帮助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比如:
  ?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被忽视了?”
  ?
  “你是因为刚才的事情觉得委屈吗?”
  ?
  当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他们会减少用大哭作为表达方式。
  (3)避免挖苦、嘲笑和贬低
  ?
  嘲笑孩子的情绪会让他们感到羞耻,反而加重情绪爆发。
  ?
  尊重孩子的感受,即使他们的反应看起来过激,也可以温和地告诉他们:“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该怎么办,好吗?”
  (4)建立正向反馈机制
  ?
  让孩子知道,用平静的方式表达情绪,也能获得关注,而不一定要大哭才会被安慰。例如:
  ?
  如果孩子用正常语气表达不满,家长可以给予鼓励:“你能冷静地说出你的感受,我觉得很棒!”
  ?
  这样,孩子会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表达需求,而不是靠哭闹来博取关注。
  (5)在孩子冷静后,和他们讨论更好的应对方式
  ?
  孩子大哭后,家长可以在他们情绪平复时温和地沟通:
  ?
  “你刚才是不是觉得很委屈?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表达呢?”
  ?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更成熟的情绪调节机制,而不是每次都用哭闹解决问题。
  ?
  4.
  结论
  错误的应对方式:
  忽视孩子的小情绪,只在大哭后才安慰
  挖苦、嘲笑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到羞耻
  固守“孩子应该自己学会坚强”的想法,不帮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
  正确的应对方式:
  及时关注孩子的小情绪,让他们不必用极端方式吸引注意
  教孩子用语言表达感受,而不是用哭来表达
  避免讽刺和打压,而是帮助孩子学会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
  在孩子冷静后,和他们讨论更好的情绪表达方式
  ?
  最终目标: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情绪调节能力
  如果孩子总是需要“大哭”才能被安慰,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就会停留在“幼儿期水平”,难以发展成熟。而如果家长能在孩子的小情绪阶段就给予积极回应,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表达情绪,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就会逐渐提升,最终形成健康、稳定的情绪表达模式。

第671章 小孩情绪爆发的根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