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01章 听觉学习者的原理[2/2页]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听书
  +
  回顾
  ?
  先听,再通过口头复述或与人讨论加深印象;
  ?
  每次听完一章或一个知识模块,尝试自己“讲出来”。
  2.
  利用节奏与语调
  ?
  听节奏清晰、有语调变化的讲解比单调语音效果更好;
  ?
  可选择播音主持专业的有声书版本。
  3.
  多渠道结合,增强编码
  ?
  边听边记“关键词”能强化记忆;
  ?
  可在听书同时画出思维导图或记录关键词,形成“听觉+动作记忆”。
  4.
  利用音频学习工具
  ?
  如喜马拉雅、得到、知乎盐选、网易云课堂、Podcasts
  等平台;
  ?
  选择内容节奏适中的音频课程,避免信息密度过高导致“听觉过载”。
  ?
  四、听觉学习的认知科学支持
  1.
  多重感官学习理论(Dual
  Coding
  Theory)
  由
  Allan
  Paivio
  提出,强调信息同时通过“语言通道”和“图像通道”输入会更容易被记住。听觉学习者主要激活的是语言通道,因此可以通过听+说加强双向编码。
  2.
  加深加工理论(Levels
  of
  Processing
  Theory)
  Craik
  和
  Lockhart
  提出,不同层次的信息处理会导致不同的记忆效果。听觉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如果进行深层次的语义加工(如理解、评价、联想),将大大提高信息留存率。
  ?
  五、为什么听书会成为最快的学习途径?
  结合认知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即时传达+主动处理:声音以线性方式传递,迫使听者即时注意并参与加工;
  ?
  听觉连续性强:相比视觉,听觉不易中断,适合在运动、走路、做事时持续获取信息;
  ?
  减少认知负荷:相比长时间盯着文字,听觉输入对眼部与注意力的消耗更少;
  ?
  情感联结强:语音语调可激活情绪系统,更易建立情感共鸣与兴趣持续。
  ?

第701章 听觉学习者的原理[2/2页]